【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寻访抗大圣地,传承红色薪火】 曲园学子三下乡 曲阜师范大学 青春三下乡 镜头中的三下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胶东抗大精神,传承革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曲阜师范大学“赤旌文宣”实践队成员马之凯于2025年1月21日来到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胶东抗大精神教育基地,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深入探寻胶东抗大的精神传承,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抗战全面爆发后,党中央根据抗战形势发展需要,决定成立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分校,深入敌后办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胶东支校是抗日战争时期诞生在胶东根据地的一所红色学校。它从革命圣地延安出发,穿过陕、晋、冀、鲁四省,历经艰难险阻,冲破敌人道道封锁线,于1940年4月到达胶东抗日根据地,开启长达10年的办学生涯,为胶东革命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曲阜师范大学“赤旌文宣”实践队成员马之凯在参观抗大教育基地的过程中,仔细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了解到许多在脍炙人口的故事。1941年3月,牙山反投降战役胜利后,胶东抗大奉命从大泽山抗日根据地迁移到栖霞牙山一带,一边开展军政训练,一边配合地方进行牙山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胶东抗大把保卫和建设牙山抗日根据地作为向学员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编写在教材之内。学校为了担负起巩固和建设牙山抗日根据地的责任,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紧密配合地方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加强政权建设,为建设和巩固牙山抗日根据地起到重大作用,牙山地区的人民从此有了坚强的后盾,地方政权也有了强有力的保障。这些故事让曲阜师范大学“赤旌文宣”实践队成员马之凯对抗大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参观完抗大遗址之后,曲阜师范大学“赤旌文宣”实践队成员马之凯来到入党誓词前,感受革命先烈爱国爱党的精神,并大声宣读入党誓词,在宣誓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担当。随后曲阜师范大学“赤旌文宣”实践队成员马之凯又观看了抗日大学微电影,抗大教育基地通过电影的形式来还原真实历史,选取聂凤智、罗义淮、蔡正国、洪国治、罗森、赵云锦等胶东抗大革命先辈事迹,以鲜活教材、震撼场景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
昆嵛茫茫,牙山巍巍,红色摇篮,革命熔炉。曲阜师范大学“赤旌文宣”实践队成员马之凯前往抗大博物馆,进一步了解抗大在胶东地区的历史与贡献。博物馆内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史料,让曲阜师范大学“赤旌文宣”实践队成员马之凯对抗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胶东抗大精神的核心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曲阜师范大学“赤旌文宣”实践队成员马之凯表示,这种精神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曲阜师范大学“赤旌文宣”实践队成员马之凯通过实地参观的方式,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胶东抗大精神的时代价值。胶东抗大在栖霞八年办学的风雨历程,是一段光辉的红色历史,也是一座珍贵的精神富矿,这值得我们深入发掘这段光辉历史,大力弘扬“熔炉中锤炼、斗争中学习”的胶东抗大精神,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新时代的青年也应继承胶东抗大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