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寒假社会实践 【感受榫卯魅力,传承华夏匠心--“踏访台庄承红韵,深研战馆砺初心”实践队体验鲁班锁制作】
为了领略中华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感受榫卯工艺蕴含的古人超凡智慧,1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踏访台庄承红韵,深研战馆砺初心”实践队来到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参观台儿庄古城的鲁班锁榫卯结构,近距离感受了鲁班锁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国古代匠人的生活智慧结晶。
社会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鲁班锁,又称“八卦锁”,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迄今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2014年被枣庄市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专业人员的介绍,鲁班锁内部运用了榫卯结构,通过两个构件的凹凸部位相互嵌合进行连接,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不同的木条形状和榫卯设计使得各个部件相互制约、相互支撑,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讲解员告诉实践队队员们原理是利用了木材之间的摩擦力和咬合力,以及构件之间的相互制衡,实现了稳固的连接。鲁班锁常见的为6根组合,其次为9根组合。依照不同榫形,它们可以变出多种,例如9根鲁班锁,挑选其中的若干根,可以完成“六合榫”“七星结”“八达扣”等。
实践队来到鲁班锁智慧体验区体验了一把鲁班锁带来的独特奥秘。两名实践队员携手共同拼装了一个鲁班锁,其有易拆难装的特点,实践队员们说拼装的时候需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其内部的结构,这个非常的考验人的耐心,逻辑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经过的一番努力过后,两名实践队员终于完成了他们的作品,并且他们感叹道拼接完成之后深刻领悟了古人智慧的深邃,明白了红色传统文化中传统技艺的重要性,每一次榫与卯的契合,都是与历史的对话。
此次参观完台儿庄古城,实践队员们意识到鲁班锁的榫卯结构不只是传统技艺的精妙呈现,更承载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它见证了先辈们的智慧与坚韧,跨越时空,激励着新时代的青年。这种融合传统与红色精神的文化形式,将持续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传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汲取奋进力量,以坚定步伐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像鲁班锁榫卯结构这样的文化瑰宝,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红色文化也将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投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