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赓续红色血脉,共谱时代新篇 曲阜师范大学 曲园学子三下乡 青春三下乡 镜头中的三下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革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曲阜师范大学“赤旌文宣”实践队成员马之凯于2025年2月3日来到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英雄山,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深入探寻革命主义精神,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英雄山承载着海阳人民英勇奋斗的革命记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海阳作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涌现出无数英雄儿女,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英雄山便是为纪念这些英勇牺牲的烈士而建,成为海阳红色文化的重要象征。英雄山山上绿树成荫,环境清幽,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群以及英雄事迹陈列馆等纪念设施错落分布,庄严肃穆。革命烈士纪念碑高耸入云,碑身刻满了烈士们的英名,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曲阜师范大学“赤旌文宣”实践队成员马之凯首先沿着登山步道,对英雄山的纪念设施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考察。在烈士墓区,曲阜师范大学“赤旌文宣”实践队成员马之凯怀着崇敬的心情,逐一瞻仰烈士墓碑。每一座墓碑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队员们仔细记录下墓碑上的信息,包括烈士的姓名、籍贯、牺牲时间和事迹简介等。据统计,英雄山烈士墓区内安葬着数以万计位烈士,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却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解放全中国,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英雄山陈列馆,曲阜师范大学“赤旌文宣”实践队成员马之凯被馆内丰富的文物、图片和文献资料所震撼。从抗日战争时期海阳人民自制的土枪土炮,到解放战争时期战士们使用过的武器装备;从珍贵的历史照片,到详实的战斗记录,无一不让实践队成员马之凯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解,实践队成员马之凯了解到了海阳地雷战等著名战役,以及于化虎、赵守福等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这些英雄们凭借着智慧和勇气,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为海阳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曲阜师范大学“赤旌文宣”实践队成员马之凯还对当地的老党员、烈士后代进行了采访。接受采访的老党员今年已经95岁高龄,他曾亲身经历过解放战争时期的海阳战斗。在访谈中,他深情回忆起当年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的场景:“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武器装备也比不上敌人,但我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一次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英雄山上的每一位烈士都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接受采访的烈士后代们表示,自己从小就听着先辈们的英雄事迹长大,英雄山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纪念场所,更是家族精神的传承之地,“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英雄山的历史,记住这些英雄们的付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曲阜师范大学“赤旌文宣”实践队成员马之凯通过实地参观和采访的方式,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英雄山一定能够充分发挥其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新时代的青年也应继承革命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