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五分钟,他们一行人就驾驶飞机冲入蘑菇云,机上五名飞行员生死未卜。 “你现在的愿望是什么?” 面对记者的提问,镜头前的老人陷入了一阵沉思,“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想重新驾驶飞机,返回部队,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 1964年,我国西北戈壁滩架起了一朵“蘑菇云”,许多人都沉浸在这片喜悦当中,然而有一群人却无比的紧张。 爆炸成功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他们的工作就要开始了,这项工作的危险指数是最高的,和前期的研究工作不一样,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他们在驾驶飞机飞上天空的时候就已经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了,为了保证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准确性,需要在爆炸的五分钟左右去搜集相关数据。 在刚开始所有人都在发愁如何搜集数据,人工地面搜集数据的可实现性很小,由于炸弹爆炸的时候,会散发大量的热能以及冲击波。 就算是执行爆破的人员也要离爆炸点六十多公里远,更何况是要在五分钟内将数据全部搜集完毕。 而且爆炸之后气体会上升到天空,第一时间研究人员就将地面搜集数据的方法给否决了。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飞行员驾驶飞机在爆炸的五分钟之内穿过蘑菇云完成数据的采集。 当时参与这次任务的有六名飞行员,其中就包括屈志强和郭洪礼,作为队长的郭洪礼率先驾驶飞机向蘑菇云飞去,其他飞行员紧随其后。 原子弹的爆炸和其他炸弹的爆炸有很大的不同,不仅仅是破坏威力增强,在爆炸的瞬间释放的核辐射对人身体的损害是不可逆的。 飞行员们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只是为了国家的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由于刚刚爆炸,蘑菇云周围第二位温度十分的高,而且冲击波也还没完全消散。 在后续的采访中,飞行员曾经爆料说,在飞行的过程中,飞机颠簸的十分严重,若是稍微一不注意就会有坠机的风险。 而且巨大的冲击波,让他们在驾驶飞机的时候感觉到巨大的撕扯感,好像下一个瞬间飞机就会被撕成两半。 在第一次数据采集的时候,并没有完成所有数据采集,作为队长的郭洪礼当下就决定要进行第二次的数据采集。 六人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达成了空前的一致,在队友的配合之下,他们第二次终于将全部数据采集完成。 由于核辐射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在他们降落的第一时间就被拉到医院进行医治。 原子弹的爆炸成功离不开前期的研究人员,也更加离不开像他们这样默默无闻付出的幕后人员。 信息来源: 《誓言无声!来自泉山的这位老人,竟是“穿越蘑菇云的人”》——澎湃新闻 《他曾执行绝密任务——穿越蘑菇云收取原子弹爆炸第一时间的样品》——文汇报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五分钟,他们一行人就驾驶飞机冲入蘑菇云,机上
飞绿说历史
2025-02-03 23:12:25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