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环境中接收信息的速率大约1120000比特/秒,但人在进行「智能」或「有

真的不是郑小康 2025-02-04 14:44:32

人从环境中接收信息的速率大约 1120000 比特/秒,但人在进行「智能」或「有意识」的活动是最大信息处理能力只有 50 比特/秒。

22.4 万倍的压缩性能,这是何等顶级的压缩算法!

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是人是如何优化延迟的,无论是智驾还是机器人,延迟都是软件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实际情况是,人从感官收到刺激到大脑意识到感觉会产生大约 0.5 秒的延迟(已经很优秀了!),为了优化这种延迟,人体有一个反射系统,可以在大脑意识到感觉前,以低于 0.1 秒的延迟做出反应。

二是压缩如此海量的信息需要的「计算平台」要怎样的性能。

大脑中有 1000 亿个细胞,峰值性能可以做到 1000 亿次/秒的计算能力。

实际上,大脑的大部分感知和决策都是无意识完成的,只有极少部分信息被显式注意到。

无论是做智驾、做机器人、做 AGI,我们总是能通过审视人类自己产生很多灵感和想法。

----

视觉(eyes):每秒 10,000,000 比特(bits per second),是最大的信息来源。

皮肤(skin):每秒 1,000,000 比特,来自触觉感知。

听觉(ears):每秒 100,000 比特,来自声音。

嗅觉(nose):每秒 100,000 比特,来自气味。

味觉(tongue):每秒 1,000 比特,是最少的。

总感官输入约 11,200,000 比特/秒。

人在弹钢琴或读书的时候,最大的信息处理能力约为 50 比特/秒。

0 阅读:0
真的不是郑小康

真的不是郑小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