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怒不可遏:“我们的战士也是人生爹妈养的血肉之躯!炸弹落下来照样血肉横飞尸骨

文山聊武器 2025-02-04 15:50:32

毛泽东怒不可遏:“我们的战士也是人生爹妈养的血肉之躯!炸弹落下来照样血肉横飞尸骨无存!我们一出就是几十万部队,他却几百个飞行员都不肯出。说好的话又不算数,这不是釜底抽薪吗?你不出我也不出!叫彭德怀回来!” 1945年8月,随着日本投降,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结束了。朝鲜半岛却未能迎来真正的独立,而是被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强行分割。 美苏两国分别在朝鲜半岛南北扶持了不同的政权。在北方,金日成在苏联的支持下建立了政府;在南方,李承晚在美国的扶持下掌握了政权。 这种分裂局面在1948年末开始发生重大转变。当年12月,苏联军队从北朝鲜撤出,次年5月,美国军队也撤离了南朝鲜。 李承晚政权趁此时机,开始在三八线附近制造军事摩擦。南朝鲜军队拥有美军留下的六个师,全部配备美式装备,士兵经过美军系统训练。 相比之下,北朝鲜的军事力量显得十分薄弱。金日成手下仅有三个师,装备还是日军遗留的旧式武器,部队战斗力与南方有着明显差距。 在这种军事实力悬殊的情况下,金日成开始寻求外部支援。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苏联,多次亲自前往莫斯科见斯大林,希望能够签订苏朝友好同盟条约。 然而,斯大林顾虑美国的反应,拒绝了同盟请求。他只是口头承诺提供一些军事援助,这让金日成感到非常失望。 1949年5月,金日成又将求援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国身上。他委托特使金一,带着一封亲笔信来到北平,向毛泽东寻求支持。 毛泽东对朝鲜的处境表示理解,明确表态:"一旦情况需要,中国就会派兵与你们并肩作战。"这给了金日成极大的信心。 1950年5月13日,金日成再次秘密访问中国。在会见中,他向毛泽东表达了对美国可能介入朝鲜局势的担忧。 毛泽东再次重申了中国的立场:"我们打算在鸭绿江边部署三个军。如果帝国主义不干涉,我们不会有任何行动;如果他们越过三八线,我们一定会出兵。" 1950年7月5日,斯大林通过驻华大使罗申向中国传达第一个重要信息。他明确承诺,一旦中国军队参与朝鲜战事,苏联将提供空中掩护支援。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成功登陆。这次军事行动切断了北朝鲜军队的后勤补给线,使其陷入被动局面。 在这种危急时刻,斯大林向中国发出第二次承诺。他提出了一个具体方案:中国以志愿军名义参战,苏联负责提供武器装备和空中支援力量。毛泽东随即下令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准备入朝作战。 为了确保空中支援的具体细节,周恩来和林彪奉命紧急飞往莫斯科,与斯大林进行面对面商谈。这次会谈在黑海边的一处疗养院举行。 出人意料的是,斯大林在会谈中突然改变了立场。他表示苏联空军需要至少两个月时间才能做好准备,而且即使参战也只能在鸭绿江一线活动,不能深入朝鲜战场。 这次变卦令中国代表团十分意外。原本认为已经确定的空中支援计划,现在却面临重大调整。 斯大林声称苏联空军没有充分准备的说法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当时苏联空军已经在远东地区完成了战前集结。 斯大林改变立场的真实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担心与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其次是想观察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的表现,为苏联留下战略回旋的空间。 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使中国领导层不得不重新考虑参战策略。志愿军将面临没有空中掩护的严峻局面。 最终,苏联空军直到11月1日才在鸭绿江上空参与作战。这比最初承诺的时间整整推迟了近两个月。 斯大林这三次态度的转变,从最初的明确承诺,到提出具体方案,再到临阵变卦,充分暴露了苏联在朝鲜战争问题上的摇摆立场。这种做法也让中国领导人认识到,在重大历史关头,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决策原则。 面对斯大林的反复无常,中国领导层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对策。在会议上,大多数与会者对出兵持反对意见。 反对的理由主要集中在国内问题上:新中国成立仅一年,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军队现代化程度不足。更重要的是,没有空中力量支援,将使地面部队面临巨大伤亡风险。 但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从更深远的战略角度分析了局势。他们认为,如果美军控制朝鲜半岛,就等于在中国东北边境布下了一把"锋利的尖刀"。 这种判断基于历史经验和地缘政治考虑。近代以来,日本正是通过控制朝鲜半岛作为跳板,不断侵略中国东北。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紧急召见了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北上进京。这次紧急会面的目的,是要当面听取军事指挥官对实际作战可能性的评估。 即便没有空中掩护,中国领导层最终还是做出了出兵决定。这个决定的背后,是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清醒判断。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正式参与朝鲜战争。这支部队完全靠步兵作战,没有任何空中保护,面对的却是拥有绝对制空权的美军。

0 阅读:405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