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甄妮受邀去美国开演唱会,当她晓得同时受邀的还有毛宁时,立马气鼓鼓地找

马二历史趣闻 2025-02-05 10:43:22

1999年,甄妮受邀去美国开演唱会,当她晓得同时受邀的还有毛宁时,立马气鼓鼓地找主办方说自己出道这么多年,向来不屑跟别人一起开演唱会,何况还是自己不认识的人,不改成自己一个人的,她就不唱了。   20世纪90年代是华语乐坛辉煌的黄金时代,众多天王天后级歌手涌现,港台与内地歌手之间也逐渐展开合作。甄妮,作为香港殿堂级的歌手,以她高亢的嗓音和独特的舞台魅力享誉乐坛。   甄妮自1970年代出道以来,凭借《鲁冰花》《依然》《每当变幻时》等经典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她一直以强势的个性和对音乐的高标准著称,甚至有“耍大牌”的传闻。   另一方面,内地歌手毛宁在1990年代凭借《涛声依旧》《晚秋》等情歌成为“情歌王子”,风靡一时。他的形象阳光帅气,唱功扎实,也为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9年5月,美国洛杉矶的某剧场正在为即将举行的两场华语演唱会做最后的准备。这场演出原本被寄予厚望,主办方希望通过邀请甄妮和毛宁两位重量级歌手,共同在海外打造一场东西合璧的视听盛宴。 演出前夕,甄妮得知与自己共同参演的安排后,局势急转直下,原本充满期待的合作瞬间被掀起了波澜。   甄妮是被誉为“殿堂级歌后”的歌手,她在舞台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当她看到自己的演唱会宣传海报上,竟然印着毛宁的名字,并且二人的名字以同等大小和位置标注时,眉头瞬间紧锁。   她质问身边的助理:“这是怎么回事?他毛宁是谁?我甄妮开演唱会,还需要和别人联合吗?”甄妮随即安排助手与主办方取得联系,要求对海报设计和演出安排作出解释。   主办方的回应显得格外谨慎。他们试图安抚甄妮,解释这次演出采取“梅花间竹”的形式:两场演唱会中,甄妮和毛宁将分别轮流表演上下半场,以此满足不同观众的喜好。   甄妮对此安排非常不满。她在电话中对主办方斥责:“我是甄妮,我的演唱会什么时候需要这样搞噱头?还有,毛宁是谁?我从未听过这个名字,更不可能和他联合演出。”言辞强烈的抗议让主办方措手不及。   第二天上午,甄妮亲自来到主办方的办公室。会议室里气氛紧张,几位主办方负责人正试图说服这位天后级歌手接受演出的既定安排。甄妮一进门就毫不客气地表示:“如果你们不改成我一个人的演唱会,那就不要指望我会上台。”她站在会议桌边,语气坚定且不容置疑。   面对甄妮的坚持,主办方试图妥协。他们表示可以在海报中调整毛宁名字的位置,甚至减少毛宁的演唱时间。但甄妮对此毫无动摇。 她继续强调,毛宁应该只是暖场嘉宾,不该出现在正式海报上,更不可能占用自己演唱会的舞台时间。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甄妮甚至提出将毛宁的部分直接取消,否则她宁愿罢演。   而此时,毛宁已经抵达洛杉矶,为演出做着排练和准备。得知甄妮的抗议后,他选择保持低调态度,但也对主办方的沟通安排感到困惑。毛宁在演艺圈已小有成就,尤其是过去的一年里,他在内地和海外的演出都反响不俗。他认为,自己与甄妮联合出演是一次提升知名度的好机会,完全没有想到会遭遇这样的局面。   甄妮的态度很快传到毛宁耳中,但他并没有公开回应,而是专注于彩排工作。剧场后台的气氛却因此变得微妙。甄妮的团队拒绝与毛宁的团队交谈,甚至在彩排时明确表示,甄妮的设备和布景不允许与毛宁共享。这一做法让主办方陷入两难,他们既要安抚甄妮,又不能冷落毛宁。   演出当天,剧场外挤满了热情的观众。海报上原本毛宁的名字被改得几乎看不清楚,而他也被安排在甄妮演唱会前暖场表演几首歌。尽管如此,毛宁依然尽力完成了自己的部分。舞台上,他微笑着与观众互动,甚至加唱了几首热门歌曲,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但台下的甄妮却显得异常不满。她在后台对工作人员抱怨毛宁“唱得太久”,甚至指责他“抢了自己的风头”。甄妮最终压轴登场,用她一贯稳健的唱功征服了全场观众。在这场风波背后,两个歌手的关系已然陷入僵局。   这场风波之后,甄妮与毛宁再无交集。甄妮依然保持她作为殿堂级歌手的地位,但也因为这次事件被冠以“耍大牌”的标签。毛宁虽然继续稳步发展,却失去了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的机会。这场演唱会本应是一次合作与交流的契机,最终却成为一段充满遗憾的插曲。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风波的真相也逐渐被人遗忘。尤其是在陈道明于2022年去世后,关于事件背后策划与争议的细节成为永远的谜团。陈道明作为推动毛宁赴美演出的主要策划者,可能最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但他的离世也意味着这一切无法被真正还原。

0 阅读:0
马二历史趣闻

马二历史趣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