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5岁老人临终前称“我暴露了”,让在场的所有人震惊,随后忍不住落泪。 1945年,国民党六届中央临时全会召开,蒋介石正在讲话。而在他的侧后方,一位年轻女性低头专注地记录着会议内容。 她眉目清秀,速记符号在纸上飞快滑动,手中毛笔几乎没有停下过。 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速记员竟是中共地下党员沈安娜。 她多次记录下国民党高层的反共计划,将最核心的情报送往党组织,为革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她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沈安娜,原名沈琬,1915年出生于江苏泰兴的一个书香门第。 从小,她就不甘于被安排命运。 1932年,她毅然跟随姐姐来到上海求学。在校期间,她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并深受其影响。 1934年,沈安娜转入上海炳勋中文速记学校学习速记。此时,她遇到了人生中的重要人物——中共特科情报员王学文。 王学文向她讲述了党的情报工作,并告诉她,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正在招速记员,这是一个掌握敌人核心情报的好机会。 沈安娜并非没有顾虑。朋友劝她:“这可是掉脑袋的活儿!”她却坚定地回答: “我要革命,我不怕死!” 此后,她改名为沈安娜。 1935年,年仅19岁的沈安娜以过硬的速记技能成功进入浙江省政府工作,从此走上了潜伏的道路。 凭借清秀的毛笔字和超凡的速记能力,她迅速赢得了上级的赏识。 不久后,沈安娜被调入国民党中央党部机要处,开始参与更高级别的会议。 1939年,蒋介石主持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策划一系列反共计划。 沈安娜坐在蒋介石不远的地方,记录下了包括《防止异党活动办法》和《限制共产党活动办法》在内的关键文件。 每次会议结束后,沈安娜都会趁夜将速记内容誊写成文字,由丈夫华明之用细毛笔密写在极薄的纸上,藏入竹竿、板鸭等意想不到的地方,再通过地下交通员送至党组织。 这些情报对我党制定应对策略、揭露国民党阴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潜伏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1942年,沈安娜的直接上级徐仲航被捕,党组织不得不中断与她的联系。此时,特务机关盯上了她。 有一天,两个特务突然闯入她的住所,质问她为何给共产党写信。沈安娜心知不妙,但她镇定自若:“国难当头,借钱有错吗?” 特务被她唬住了,但危险并未解除。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沈安娜与丈夫商量,将所有可能暴露身份的资料一一销毁。 他们甚至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交代了“后事”。 在与组织失联的三年里,沈安娜忍受着孤立无援的煎熬,却始终没有放弃信仰。 她得了肺结核,也不敢声张,担心失去接触情报的机会。她白天工作,晚上整理情报,但没有任何渠道可以将信息送出。 那三年,她既痛苦又坚守。 直到1945年,党组织终于与沈安娜夫妇重新建立联系。 那天熟悉的敲门声响起时,夫妻俩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泪水在他们的眼眶里打转,漫长的黑暗终于迎来了光明。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在即。沈安娜夫妇接到指示,不必随国民党机关南迁,而是撤回上海,等待新中国的到来。他们精心伪装身份,谨慎处理手头的最后一批情报。 在解放上海的炮声中,沈安娜换下旗袍,穿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装。她在镜子前整理衣领,眼中闪着明亮的光。这一刻,她终于可以抛下伪装,成为真正的自己。 从19岁进入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到34岁重归党组织,沈安娜用14年的潜伏生涯诠释了忠诚与信仰的力量。 她曾近距离观察蒋介石,记录国民党的每一个重要决策,却始终如履薄冰。 晚年的沈安娜过着平淡的生活。临终前,她喃喃道:“暴露了,从后门走。” 简单的一句话,仿佛回到了那个危机四伏的年代。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让所有人泪目。 沈安娜,这位无名英雄,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隐蔽战线,为党的胜利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参考信源:沈安娜:“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中国青年网 2020-09-26
2010年,95岁老人临终前称“我暴露了”,让在场的所有人震惊,随后忍不住落泪。
绮南爱历史
2025-02-05 20:08:39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