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中国贵州省第一大河,是长江上游右岸支流。中央红军强渡乌江,为进军遵义创造了有利条件,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 遵义:位于贵州北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 红四方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由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领导。 - 中革军委: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是全国红军的最高指挥机关。 - 廖泽:川军将领,文中所提及的“湘模范第三旅”归属其指挥参与对红军的作战行动。 - 穆瀛洲:川军将领,其所率旅参与了对红军的作战相关部署。 - 刘湘:四川军阀,当时为四川“剿匪”总司令,其部队在川内对红军进行围堵。 - 陈鸣谦:川军将领,其部队参与川军在川南对红军的军事部署。 - 田钟毅:川军将领,所率部队参与川军军事行动。 - 陈之达:川军将领,其部队驻守在石硅(今重庆石柱县)、黔江等地。 - 袁旅:指袁姓旅长率领的部队,当时在涪陵、彭水地区。 - 田旅:指田姓旅长率领的部队,在酉阳、秀山地区。 - 肖、贺:指肖克、贺龙,当时率领红军部队活动,文中提及他们已占领慈利。 - 徐源泉:国民党军将领,其一部有开往围剿肖、贺红军的消息。 - 吴焕先:红二十五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当时率领红二十五军约三千人到达商南一带。 - 李、罗、杨森:分别指李家钰、罗泽洲、杨森,都是四川军阀,其部队参与对红军的围堵部署。 - 田颂尧:四川军阀,其部队约 30 团在阆中、苍溪、南部嘉陵江西岸对红军进行防御。 - 邓锡侯:四川军阀,其部队 15 团在昭化、广元、剑阁一线。 - 胡宗南:国民党军重要将领,其师之丁旅到广元,余部在碧口、略阳一带。 - 陕南:指陕西南部地区。 - 肖之楚:国民党军将领,其部约 9 团在白河及郧西一带。 - 荣景芳:国民党军将领,其师在竹山、竹溪一带。 - 上官云相:国民党军将领,其四十七、七十六两师有开安康进万源的说法。 - 焘:一般认为此电文中的“焘”指张国焘,时任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 。 内容分析: - 敌军部署信息全面:这份密电详细地向中革军委通报了国民党各路军队的部署情况,涵盖了川军、陕军以及部分国民党其他部队。包括具体的部队番号、将领名字、兵力数量以及分布地点等关键信息。如川军廖泽、穆瀛洲所率部队原集中泸州拟入黔的行动,以及刘湘、陈鸣谦、田钟毅等各部在川南、川北等地的分布,还有陕南敌军、湖北周边敌军的情况等。这为中央红军全面了解敌军的整体军事布局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中央红军在行军作战中提前谋划、规避风险以及寻找突破点。 - 红军友邻动态提及:电文中还提到了其他红军部队的动态,如肖、贺率领的部队已占慈利,吴焕先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到商南一带。这不仅让中央红军知晓友邻部队的位置和行动,有利于从更宏观的角度把握整个革命形势,还可能在战略上考虑相互呼应、配合或避免因信息不通导致的行动冲突。 - 对战略决策的影响:密电中指出东方城口一带山大、穷困、人口少,西方有嘉陵、剑阁、碧口之险,认为再采取决战防御并非良策,并向中革军委请示。这表明红四方面军在分析敌情的同时,结合地理环境等因素,对当前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思考和疑问,为中革军委综合考虑全局战略,制定中央红军下一步行动方针提供了重要参考。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红军各部队之间在战略层面的沟通协作,对于应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推动革命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乌江:中国贵州省第一大河,是长江上游右岸支流。中央红军强渡乌江,为进军遵义创造了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2-06 09:49:30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