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海军副司令周希汉中将前往杭州休养,闲来无事去钱塘江垂钓。钓了半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周副司令钓上来一条六七十斤的大鱼。儿子问:“这怎么带回北京?”谁料周副司令答:“只留一片鱼鳞就行,回去让战友看看。” 周希汉将军出生在湖北麻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对军事非常感兴趣。1927年,年仅14岁的他就参加了轰轰烈烈的黄麻起义,从此踏上了革命征程。1928年,周希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在长达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周希汉将军先后在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中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他曾任红军作战科长、八路军旅参谋长、解放军军长等职务,参加和指挥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重大战役,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周希汉将军又投身到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事业中去。他先后担任海军参谋长、海军副司令员等职务,是中国海军创建初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周希汉将军的带领下,中国海军发展迅速,建造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军舰和潜艇,大大提升了海军的战斗力。 周希汉将军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军事理论家。他撰写了多部重要的军事著作,如《人民军队建设》、《海军战略》等,为发展我军的军事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周希汉将军还十分重视军事人才的培养,他创办了海军学校,亲自为学员们授课,为海军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周希汉将军一生戎马倥偬,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他曾先后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等一系列国家和军队的荣誉奖章,成为全军的楷模。周希汉将军不愧为中国革命的优秀儿子,他的革命生涯是一部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陷入困境。当时粮食产量锐减,各种生活物资供应紧张。在这个艰难时期,周希汉将军以身作则,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周希汉将军当时虽然已经是海军副司令员,但他从不搞特殊化。面对物资匮乏的困难局面,他主动要求把自己家里的粮食定量降低,带头节约粮食。周家的伙食一下子从细米白面变成了粗米掺杂粮,经常吃的是咸菜配米粥。 为了给国家多省一点粮食,周希汉将军在自家小院里开辟了一块菜地,种上了萝卜白菜。他还亲手搭起了一个小猪圈,买了一头小猪崽在家里喂养。周家人把吃剩的菜叶、萝卜皮都喂给小猪,辛勤劳作,尽最大努力做到自给自足。 一年后,小猪长得白白胖胖,很快就要出栏了。眼看着就要饱尝自己劳动的果实,周家的孩子们都高兴坏了。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就在这时周希汉将军却把肥猪送到了部队食堂,让战士们改善伙食。自己家里,周将军只留下了一个猪下水和一些骨头汤。 孩子们有些不理解,周将军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现在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人民生活还很苦。咱们不能只顾自己,享受特殊待遇。共产党人就要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要带头吃苦,多为国家分忧才是!" 周希汉将军言传身教,时时处处与人民同甘共苦。他把全部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毫无保留。周将军曾经说过:"共产党人应当向人民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士兵学习,要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1978年,周希汉将军因为长期的革命工作,旧病复发,不得不到杭州疗养。在杭州期间,他闲来无事,想起自己当年在新四军时钓鱼的情景,便想去钱塘江垂钓散心。当地有关部门知道后,立即安排了一条小渔船,让周将军带着儿子周太阳去钓鱼。 周将军来到钱塘江上,神情愉悦。他一边欣赏着钱江两岸的美景,一边在船上悠闲地垂钓。不大一会儿,周将军的鱼竿就猛烈地抖动起来,他使劲一拽,感觉鱼儿很重。周将军凭着多年的钓鱼经验,耐心地与大鱼周旋,足足过了半个多小时,才最终将鱼儿钓上了船。 儿子周太阳看到父亲费了这么大力气钓上的大鱼,十分高兴,连声称赞:"爸爸好本事!您钓的这条鱼怕是有六七十斤重吧?咱们把鱼带回北京,让叔叔阿姨们也尝尝鲜怎么样?"没想到周希汉将军却笑着摆摆手:"咱们革命军人靠人民供养,怎么能把这么好的东西独自占为己有呢?这条鱼,咱们还是拿去部队食堂,让战士们补补身子吧!" 周希汉将军只从大鱼身上拿了一片鱼鳞作为纪念,其余的全部交给了当地海军疗养院的食堂,并叮嘱厨师一定要把鱼做好了,让战士们补充营养。就这样,周将军连鱼汤都没有喝上一口,就把大鱼全部献给了部队。 事后,周太阳问父亲为什么不留点鱼肉尝尝鲜,周希汉将军语重心长地说:"咱们是人民的军队,军队的一切都是人民给的。人民群众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子弟兵,我们始终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大鱼要是端上咱们家的餐桌,让人民听说了,像什么样子?共产党人就是要有克己奉公的精神,要先人民之忧而忧,后人民之乐而乐啊!"
1978年,海军副司令周希汉中将前往杭州休养,闲来无事去钱塘江垂钓。钓了半天,费
熹然说历史
2025-02-07 00:08:25
0
阅读: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