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斯大林,身高只有1米65,却是高加索的悍匪。尽管如此,他英俊潇洒,体魄健

贺绪云讲历史 2025-02-07 16:22:48

年轻时的斯大林,身高只有1米65,却是高加索的悍匪。尽管如此,他英俊潇洒,体魄健硕,为了筹集资金,劫掠银行、绑架勒索都游刃有余,更是娴熟于冷兵器斗殴、暗杀等手段。   有人说他是带领苏联走向工业化,对抗法西斯的英雄。   也有人控诉他是制造大饥荒,残酷清洗异己的暴君。   他的事迹里既有光辉也有污点,就像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分不开。   斯大林的童年,一点也不岁月静好。   在格鲁吉亚一个家境贫寒的鞋匠家里,他自小看着父亲喝得烂醉、动手打人。   母亲则是默默承受着辛苦和忍耐。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不强悍点,根本活不下去。   你以为在神学院读书,他会成为一个虔诚的神职人员?   那就大错特错了。   斯大林可不是什么善茬。   在神学院,他接触到了革命思想,这颗不安分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神职人员的安逸生活?   他不屑一顾!   他一心想改造世界,追求权力。   他毫不犹豫地中断了神学院的学习,选择了投身革命。   他组织街头活动,拉帮结派,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展现出非凡的领袖气质。   俨然一个小地方的“扛把子”。   革命需要什么?钱!   斯大林,作为列宁的铁杆支持者,心里明白这个道理。   他可不是只会喊口号的理想主义者,他更是一个实干家,而且手腕狠辣。   为了给革命筹款,他无所不用其极:抢劫、绑架、组织罢工,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   这些“黑历史”,虽然充满争议,但也是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行事风格。   从1902年到1913年,斯大林的人生简直就是一部越狱大片。   在七年里,被抓了七回,被放逐六次,还成功越狱五次。   每次被抓、每次被赶,都让他的革命心更坚定。   沙皇的监狱和西伯利亚的苦寒之地,没能摧垮他,反而让他更加坚定,更加冷酷。   流放的日子里,他并没有放弃学习和思考。   不断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加深对革命理论的理解。   可以说,这段艰苦的岁月,是斯大林的“魔鬼训练营”。   将他打造成了一位意志坚定的革命战士。   但这段时期,斯大林也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   妻子年轻时就因病离世,把一个还没学会吃饭的小娃留给了斯大林。   那乱糟糟的年月,他没法好好照顾儿子,只能把他托给旁人养。   更让人唏嘘的是,他在流放地与一位当地妇女有了私生子,却也无法相认。   在十月革命的炮火轰鸣中,斯大林发现了自己的机遇。   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在内战期间展现出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领导能力,逐渐成为列宁的左膀右臂。   他不再是格鲁吉亚街头的小混混,而是苏联政坛冉冉升起的新星。   列宁一走,苏联的权力版图就大变样。   斯大林凭借其过人的政治智慧和强硬的手腕,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苏联的最高领袖。   他用铁血和手腕,扫清了一切障碍,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斯大林为苏联制定了明确的蓝图,那就是加速发展工业,力争超越西方国家。   他坚信,“落后就要挨打”,苏联必须在十年内走完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业化道路。   这种极端自信,也决定了他日后采取一系列激进的政策。   为了筹集工业化资金,他大力实施了农业集体化,把农民的土地和工具收归国家所有。   这个激进的政策,虽然在短期内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   但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灾难,例如乌克兰大饥荒,数百万人在饥饿中丧生。   这是斯大林时代最黑暗的一页,也是他极端政策的代价。   然而,斯大林并不拘泥于意识形态的束缚。   他明白,苏联的工业发展离不开引进西方的技术和机器。   他看准了西方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大量引进了西方的技术、设备和人才。   那些被资本主义世界抛弃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苏联找到了新的舞台,为苏联的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努力,苏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众多大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重型工业迎来了迅猛增长。   最近,煤炭、钢铁、石油等关键工业品的生产量明显增加。   苏联,原本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度,后来突然间变身成了全球第二大工业强国。   工业化的成果是显著的,但代价也是巨大的。   工人的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农民的处境却持续恶化。   实行农业集体化后,粮食产量下降,农民的生活变得艰难。   同时,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斯大林对党内异己和持不同政见者进行了残酷的清洗,造成了大量冤假错案。   贫困的童年、革命的洗礼、权力的斗争,这些经历最终铸就了斯大林!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信息源:光明数字报《“眼神灼人的年轻人”》2017年4月12日

0 阅读:58
贺绪云讲历史

贺绪云讲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