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27日深夜,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突遭枪炮轰鸣,苏联特种部队迅速攻占政

瀚霖学史吖 2025-02-07 18:15:43

1979年12月27日深夜,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突遭枪炮轰鸣,苏联特种部队迅速攻占政府要害部门,一夜之间政权更迭,亲苏派重掌大权。这场政变的直接导火索,源于阿富汗总统阿明的鲁莽举动——枪杀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克格勃高官帕普京。 冷战期间,苏联对阿富汗实施深度渗透,扶植亲苏政权,推行社会主义改革,挑战当地宗教与传统,引发民众强烈反抗。1978年“四月革命”推翻达乌德政权,阿明借势上台。然而,他并未屈从于莫斯科的意志,反而推行独立外交,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寻求中亚与西方国家支持,公开挑战苏联霸权。 克里姆林宫对此极为不满,决定向阿明施压。1979年12月初,苏联派遣帕普京前往喀布尔进行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帕普京强硬要求阿明停止反苏言论,而阿明则坚定主张阿富汗主权,拒绝妥协,导致谈判破裂。 阿明显然低估了苏联的决心。12月,他在一次演讲中威胁“枪杀帕普京”,不久便付诸实施,彻底断送了阿富汗与苏联的微弱联系。帕普京遇害两小时后,苏联特种部队发动行动,占领喀布尔主要设施,总统府通讯被切断,卫队遭替换。尽管形势危急,阿明依旧心存侥幸,误判苏联不会对他痛下杀手。 然而,次日清晨,苏军发动总攻,火箭弹与炮火摧毁总统府。特种兵冲入残垣断壁中,将满身是血的阿明拖出,并当场处决。这位誓言抗苏的阿富汗领导人,最终倒在了苏军的枪口下。 苏联原以为铲除阿明能稳固阿富汗局势,未料反而点燃了全国性的反苏烈火。各地武装组织纷纷起义,喀布尔、坎大哈、赫拉特等地战火蔓延,游击战此起彼伏,苏军深陷泥潭。 阿富汗崎岖地形让苏联难以发挥优势,游击队利用山区、洞穴展开伏击,使苏军伤亡惨重。尽管莫斯科不断增派精锐部队,甚至动用化学武器,但始终未能完全掌控战局。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强烈谴责苏联的入侵。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苏军撤离,美国等西方国家借机向阿富汗武装提供援助,使战事更加激烈。 在内外交困下,苏联最终承认阿富汗战场无法取胜。1989年2月,苏军全面撤离,历时十年的战争宣告结束。此役不仅使阿富汗满目疮痍,也令苏联经济遭受重创,成为促使其最终解体的关键因素之一。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瀚霖学史吖

瀚霖学史吖

诉说古今历史,以古为镜,知兴替,学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