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中山医院顶尖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为一位19岁的少女做心脏手术时,竟突然颤抖着跑出了手术室,而手术台上的女孩生命却在一分一秒地逝去。 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葛均波的归来,手术室外的葛均波同样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拿手术刀的双手因为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开始出现抽筋的症状。 心脏手术是一项精密的手术,要在几毫米宽的心房上牵线搭桥,容不得一丁点的失误。葛均波知道这时候不是逞能的时候,他当机立断将主刀的位置移交给另外的医生,稳住患者的情况。 手术台上躺着的患者是只有19岁的李娜,本该是在校园奔跑的年纪,李娜却因为患上大动脉炎辗转在医院中求生。 大动脉炎是心脏手术中最难办的手术之一,这种心血管疾病会将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管堵塞,救治不及时有危及生命的危险。 李娜的病情尤为棘手,连接着心脏的三根血管,只剩下一条还有10%的空间可以使用,葛均波要做的,就是为这条已经堵塞了90%的血管疏通。 这样的手术出现任何微小的失误,李娜就有可能失去生命,葛均波不愿意放弃这个年轻的生命,光是专家会议都开了好几次。 “这个手术得做,还得做的没有一点儿失误!”葛均波向心脏领域最困难的手术发起了挑战,整个手术中,葛均波不敢放松一丝神经。 三个小时过去了,长时间的肌肉紧张让葛均波的手不由自主地抽搐起来,这已经不是他能用意志力可以忍受的痛苦。 葛均波镇定地将工作交给身旁的医生后,跑出手术室处理自己的疼痛,通过按摩、按压,想要尽快恢复回到手术台上。 葛均波面部因为痛苦扭曲起来,眼神却坚定地顶着监测仪器,在心里默默演练着接下来的手术过程。 只有这时候才能看出葛均波抽搐的手臂,有一处出现了不自然的突出,这是葛均波小时候骨折的后遗症,也是葛均波成为医生的起源。 葛均波也曾是到处求治疗无门的孩子,他在十几岁的时候胳膊意外骨折,但是因为一开始没当回事,等病情严重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没法治疗。 所幸葛均波的家人没有放弃,终于遇到了一个经验老道的大夫,将他的胳膊复原,葛均波那时候觉得医生简直神了,他扭曲的胳膊终于能够灵活摆动了。 葛均波觉得如果自己也能像老大夫一样,成为患者的解药,那将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在他学医的道路上,患者的需要始终被放在第一位。 在国外留学深造的时候,葛均波深刻感受到国内心脏病学的落后,当时国内进行心脏手术的器械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价格高昂而且还有支架涂层无法降解的副作用。 葛均波也是农村出身,看着那些辛苦攒钱的患者,决心要研制出老百姓用得起的支架,从此手术台和研究室成为了他的家,连春节都是在研究中度过的。 多年的研发和试验,葛均波成功了,他还放弃了专利费用,只为让价格再降低一些,因为葛均波大爱无疆的举动,每年都有数万名患者摆脱了没钱做心脏支架的困境。 再葛均波的行医过程中,他一直坚持患者是第一位的,他认为一个医生救不了所有的患者,他毫不吝啬将自己行医多年的经验分享给同行,希望涌现更多优秀的心脏内科专家。 给李娜进行的手术,吸引了国内外数十位一流的心脏领域专家,他们都在期盼着葛均波能够创造奇迹,葛均波的这次手术,不但可以救治李娜,而且给众多大动脉炎的患者带来希望。 葛均波要做的,是要将一个网状的支架通过血管,放到李娜堵塞的右心室疏通血管,坚韧的导丝在葛均波的手中没有一丝振动,然而他尝试了6次,依然无法达到手术目标处。 这时候李娜的生命体征已经到达临界点,葛均波的体力也逐渐透支,几个小时的手术,对医生和患者都是一次考验。 “再尝试最后一次。”葛均波大力压制住抽搐带来的痛苦,再次站上了手术台,他纹丝不乱的推动导丝,终于成功完成了手术。 这是医生和患者一起打赢的胜仗,葛均波相信世界上没有治不了的病,患者不该放弃就医,医生也不能放弃探索。 参考资料:《文汇报》:葛均波:保留一分天真,那是创新的动力
2016年,上海中山医院顶尖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为一位19岁的少女做心脏手术时,竟
老阿七说史
2025-02-08 12:51:03
1
阅读:1281
101王跃文
葛医生大爱无疆!
鼎峰通讯
医者仁心 妙手济世[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