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争议不在本文的叙述范围内,本文仅对这个问题进行有限范围的回答。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问题源于何处,很明显来自《史记·五帝本纪》。 所以答案也在《五帝本纪》中找。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这句话就把背景交代的很清楚。作为部落集团首领的神农氏对集团内部的掌控已经逐渐失去控制力。而这种失去权力制衡的状态导致了内部的混乱。这种混乱类似于春秋战国、楚汉之争等秩序重建前的阵痛。 黄帝通过训练士兵变得强大后,对外征讨的口号是“不享”,也就是不来朝贡,不听从命令。这一点可以看做最早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好听一点“奉天子以令诸侯”,不过内核都是一样的。 接下来,我们看两场战争有什么不同。 首先战争的原因不同,炎帝是因为“欲侵陵诸侯”而蚩尤是“不用帝命”,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炎帝没有犯政治上的原则问题,也就是说他还是可以争取的,而蚩尤则相反,一个不用帝命就已经给他定性。而且他不用帝命的行为早就显露无疑。 其次,实力不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想要战胜蚩尤黄帝必须联合所有能够争取到的部落,炎帝就是其中之一,杀死炎帝简单,但是这样做很可能失去炎帝部落的支持,甚至可能令炎帝部落倒向蚩尤,这是黄帝无法接受的,所以才会通过多次战争,让其心服口服,这个可以参考南中平定战时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的建议。 最后一点就是杀蚩尤以儆效尤,如果不杀蚩尤皇权如何维护? 事实上,《史记》代表官方态度在向那些不安分之人发出警示:内部的小打小闹尚可容忍,皇权却是绝对不可触碰的红线。在皇权之下,小打小闹或许还能保住性命最多给个“死缓”,一旦胆敢触碰皇权,便只有死路一条。
阎锡山在撤离太原时,连家里的马桶都搬走了,但偏偏就不动太原兵工厂里大型机械设备,
【9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