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1年,23岁的柳如是,嫁给了59岁的钱谦益,洞房花烛夜,钱谦益低声问道:“你爱我什么?”柳如是柔声回答:“白个头发乌个肉”。 虽然钱氏家族起初以武力打下了基业,但其中的后代并非仅仅以武功著称,反而有许多文人杰出。钱谦益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被誉为明末清初东林党领袖之一。钱谦益的书房中曾挂着一副规箴:“永绝仕进之路,进可以收晚节,退可以保全残生。” 这句话看似简明且易于实现,然而对于钱谦益来说,却始终无法真正实现。尤其是在他晚年的生涯与后世对他的评价上,遭遇了严重的负面批评,几乎所有的道德指责似乎都得到了支持和合理性,甚至他的亲外甥也毫不客气地批评他为“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 时间回到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二月,正是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的时节。钱谦益在杭州的名妓草衣道人王修微家中遇见了柳如是,并看到了她所作的《西湖八绝句》。其中有一首:“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特别是“桃花得气美人中”这一句,令钱谦益大为赞赏。 他心生好感,遂由草衣道人出面邀请柳如是与他同游西湖。初见柳如是时,钱谦益被她独特的气质和非凡的魄力所吸引,便认为自己遇到了生平的知己,并写下了诗句:“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近日西冷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江南的秋夜总是格外清朗。1641年的这个夜晚,钱家的宅院里处处透着喜庆的红色。经过一番热闹的迎亲仪式后,新人终于被簇拥着进了洞房。此时的新郎钱谦益已经59岁,鬓角早已染霜,而新娘柳如是却正值23岁的韶华之年。 房中贴着大红的喜字,烛火摇曳,将两人的身影映在雕花木窗上。这对相差36岁的新人,此刻正静静地坐在床边说着知心话。钱谦益看着身边年轻貌美的新娘,轻声问她为何愿意嫁给自己这个老夫。柳如是抬眼看着丈夫,笑着说喜欢他“白个头发乌个肉”,这句俏皮话让整个洞房都笑开了。 这对老夫少妻的婚姻在当时的江南社会并不少见,但钱柳二人的结合却格外引人注目。钱谦益是当时声名显赫的文坛领袖,同时也是东林党的重要成员,在朝廷中担任要职。而柳如是虽出身风尘,却才情横溢,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更重要的是,她有着超乎寻常的智慧与气节。 婚后钱柳二人踏雪寻梅,泛舟赏月,以诗文唱和,日子过得恬淡而充实。然而1644年,明朝灭亡后,钱谦益选择了投降清廷。当时任礼部尚书的他,在清军围攻南京时投诚,这让主张殉国的柳如是深感失望。 之后的日子,钱柳二人的关系一度陷入低谷。钱谦益北上做官,柳如是则悲愤地留在南京。直到1647年,钱谦益因资助反清义士入狱,柳如是不顾一切北上奔走,终于救出了丈夫。次年,三十岁的她生下一个女儿,在柳如是的劝说下,钱谦益选择了归隐,夫妻二人在红豆山庄过起了平静的生活。 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由于与时任内阁首辅温体仁作对,钱谦益被温体仁指使他人诬告,最终遭到逮捕入狱,差点丧命。在这一关键时刻,钱谦益与司礼太监曹化淳勾结,对温体仁反击,促使温体仁辞职,而他自己也因此逃脱了死刑。但他依旧被削职归乡,未能重新获得朝廷的重用。直到崇祯帝灭亡,钱谦益因其对崇祯皇帝的反感,未能再度回到朝廷,尽管他深知自己满腹才华,依然只能在江南一带施展自己的影响力。 南明弘光帝即位后,马士英提拔阮大铖,但东林党官员对此产生强烈反对。作为东林党的一员领袖,钱谦益为了讨好马士英,竟然在上疏中为阮大铖辩护,试图借此机会重新入阁。阮大铖最终成为兵部尚书,钱谦益认为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便更加积极地与马士英和阮大铖亲近,常常一同游宴。 不久,清军已经逼近南京,危机四伏。在这时,江南的文人领袖钱谦益并未表现出任何殉国的觉悟,他和南京的权贵们一起选择了投降。当清军兵临城下时,柳如是曾劝钱谦益投水殉国,但钱谦益因害怕死亡未敢跳水,他也留下了那句“水太冷,不能下”的名言。 投降后的钱谦益很快被要求剃发,他率先剃发,引起了江南人士的震惊。然而,钱谦益的低头与讨好并没有得到清朝的青睐。清朝只是给予他一个“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的职位,这个职务远不如他之前为了马士英拍马屁时所得到的礼部尚书。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朝开始编纂《国史贰臣表传》,钱谦益被毫无争议地列入其中,并且被乾隆帝指定为钦定的贰臣。两年后,乾隆帝再次指示,将钱谦益列入《贰臣传》的乙编。与其他降清后的臣子如洪承畴、祖大寿不同,乾隆帝认为钱谦益降清后不仅没有功劳,反而在诗文上暗中贬低朝廷,因此将他置于乙编,以示冷落。 随后的《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钱谦益的作品被列为违碍书目,被禁止流传。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四库馆的学者们采取了“巧妙”的方法处理。
雍正生前一直觉得乾隆如果当皇帝可能镇不住人雍正给过乾隆评价,称乾隆是秉性仁慈
【2评论】【3点赞】
用户44xxx05
汉奸投降派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