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妹妹都认为他抛弃了家,抛弃了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但母亲一直不相信,自己辛苦养大的孩子,培养到大学毕业,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直到1987年母亲收到一份来自上海的《文汇月刊》,上面有一篇报告文学《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总设计师是黄总设计师。
母亲把这篇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泪流满面,她知道那个黄总设计师就是她的儿子,她不知道的是这份杂志是儿子寄给她的。
离家隐姓埋名30年,黄旭华的家人不知道他在哪儿上班,不知道他干什么工作,不知道他生活如何,弟妹们埋怨他抛弃了原生家庭,抛弃养育自己的父母。
母亲看完那篇文章之后,和黄旭华的弟妹们说:以后三哥的事,你们要谅解,他不会做坏事,他是干大事的人。
因为母亲一直坚信她的儿子是优秀的,她等着儿子功成名就回来看她的那一天。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30年,黄旭华大学毕业留在了北京,可家里人谁也不知道他的单位和工作。
母亲说:你的哥哥、弟弟妹妹的工作成绩都不错,你怎么样,应该也不错。
黄旭华无言以对,他不能说,以后他逐渐有意淡化和家人的关系,直到干脆好多年不回家,只是有时寄点钱。
1962年父亲去世,他不能回家奔丧,1985年二哥去世,黄旭华是老三,和二哥的关系最近。
妻子劝他:不行回去一趟吧,黄旭华没办法回去,因为核潜艇到了最关键的试弹时刻,他不能走。
妻子说:你不回去,家人对你的误会会更深了。黄旭华只能深深地叹一口气。
离家30年,他回来了,母亲已经是弥留之际,病床上的母亲让女儿拿来了眼镜。
黄旭华说:妈!我回来了。母亲仔细地看了看他笑了,说:你长肥了。 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黄旭华以为母亲累了,旁边学医的妹妹搭了搭母亲的脉,忽然哭了,她和黄旭华说:妈妈去了!你不回来,也许妈妈还会等你……
母亲终于等到了功成名就的儿子回来看她了,她的离去是满足的,因为她知道,她的儿子尽的是大孝。
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是黄旭华和他父母一直坚守的信念。
黄旭华是核潜艇之父,也是父母的儿子,他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深爱自己的父母。
他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的是,他把对父母的爱融化在对国家的深爱里,他们那一代人比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有国才有家,爱国早已深入骨髓,成为一切爱的源头。
这就是黄旭华那一代科学大师的风骨和深爱。
致敬黄老!致敬以身许国为祖国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