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塞满卷子的书包像定时炸弹,终于在月考后引爆了。上周五整理书包时,倒出来的除了27张试卷,还有半包化了的巧克力、3只找不到笔帽的水彩笔,以及被压扁的蝴蝶标本。小女儿突然抽泣:"爸爸,我是不是特别糟糕?" 这场景让我想起教育学家简·尼尔森的提醒:当孩子觉得自己很糟时,他们就会开始表演"糟糕"。我把试卷推到旁边,举起那个残缺的标本:"能跟我说说这只蝴蝶的故事吗?"她挂着泪珠的眼睛突然亮了:"这是科学课我们在操场发现的,翅膀受伤了但是坚持飞了三天..." 现在我们家多了个"宝藏角落",专门存放这些"无用之物"。上周大女儿把数学草稿纸折成会跳的青蛙,我忍住纠正的冲动说:"这个机关设计得真巧妙!"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在发光:7-12岁孩子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需要通过实物操作才能真正理解抽象概念。 前天辅导作业时,小女儿突然说:"爸爸,我知道怎么解这道题了!就像我的标本盒,要把条件分门别类放好。"我突然明白,那些被我们视为"杂乱"的探索,恰恰是构建思维框架的铆钉。真正的学习内驱力,往往藏在看似不务正业的缝隙里。 现在周末我们会玩"书包寻宝游戏",在整理中发现惊喜:半张画满星星的便签,可能是情绪宣泄;揉皱的作文草稿,藏着没敢说出口的心事。各位爸爸,你们孩子的书包里是否也藏着被忽视的成长密码?
把女儿的书包清空后,我发现了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
父能量研究所
2025-02-09 09:46:18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