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抗联将领王德林前往吉林大地主戴万龄家募捐,急需物资支援抗战。没想到,当他走进戴万龄的庄园时,突然被200多名持枪壮汉围住,顿时惊愕不已。王德林以为自己遭遇了危险,谁料戴万龄却淡然一笑,语气坚定地说道:“这些人和枪械,都是为了抗击侵略者准备的,王营长,全部交给你。”这句话让王德林震惊之余,深感佩服。
王德林作为吉林军第三营营长,与戴万龄素有交情。戴万龄是当地最富有的地主,掌握着大量资源和人力。当王德林表达募捐需求时,戴万龄默默回应,并指挥手下从四面八方召集起200多名壮汉。王德林未曾预料到,眼前的变故让他心中一阵忐忑。然而,当戴万龄表明这些人和武器都是为抗日做准备时,王德林如释重负,心中涌现出无尽感激。
“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我能做的不多,但这些人和枪械,希望能助你们一臂之力。”戴万龄的话语充满决心,彰显出他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担当。王德林深知这番话的分量,恭敬地向他鞠了一躬。这一刻,友情与信任达到了巅峰。
接着,王德林开始组织这些新加入的士兵,向他们布置任务,并进行军事训练。虽然这些壮汉大多是戴家的雇工,但在戴万龄的严格指导下,他们具备了基本的军事素养和作战能力。在戴万龄的庄园内,气氛逐渐紧张起来,抗战的决心和气势在每个人的眼中闪烁。
午餐时,戴万龄以丰盛的东北佳肴款待王德林等人。虽然战火纷飞,但这一餐充满了温暖和信心,大家心照不宣地聊起了未来的战斗计划。戴万龄对抗战的坚定支持和对王德林军队的信任,激励着每一位将士。
然而,战斗的代价远远超出了预期。在接下来的激烈游击战中,戴家军和王德林的部队虽然勇敢突围,但人员损失惨重。戴万龄深知,继续作战所需的物资短缺,决定暂时撤回老家休整,并继续为东北抗联提供情报支持。尽管如此,敌人的重重打压最终还是迫使戴万龄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一次战斗中,戴万龄被叛徒出卖,最终被敌军捕获。面对敌人的威胁和拷打,戴万龄依然宁死不屈,英勇牺牲。他不仅捐躯个人,更将自己家族的成员一同投入到了国家的抗争之中。戴万龄一生育有六个儿子,所有人都在战争中英勇牺牲,家族共计为抗战奉献了50多条生命。戴家所做的牺牲,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战历史中一段不可磨灭的传奇。
戴万龄的精神与牺牲,激励了无数后人。即便他已经英勇牺牲,但他的事迹和信念,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时代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