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鸟,中国却没有,曾经呼声最高的丹顶鹤,为何也没入选呢

奇希谈趣 2025-02-10 16:38:37

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鸟,中国却没有,曾经呼声最高的丹顶鹤,为何也没入选呢?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想方设法地向外界展示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有的国家以宏伟的建筑闻名,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有的国家以历史遗迹著称,比如希腊的帕特农神庙、柬埔寨的吴哥窟。   而对于一些文化底蕴不那么深厚的“年轻”国家来说,它们更喜欢用特有的动植物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这其中,“国鸟”就成了最受欢迎的选择。   说到“国鸟”,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美国的白头鹰。   这种神奇的鸟儿不仅长相威武、气质凌厉,而且象征着力量、勇气和自由,难怪美国人会对它青睐有加,用它来代表自己的国家形象。   事实上,除了美国之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鸟”:法国的高卢雄鸡、印度的蓝孔雀、日本的红腹锦鸡……   这些鸟类或美丽、或勇猛、或机智,成为了各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是,提起“国鸟”这个话题,中国人的心里总会有些遗憾和失落。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们原本应该也能找到一种鸟来担当国家形象大使的角色,但现实却是我们连一个正式的“国鸟”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早在2003年,国家林业局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就启动了评选国鸟的活动。   这项活动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仅网络投票一项,就吸引了500多万人参与,收到了510多万张选票。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几轮投票下来,最终竟然没有一种鸟当选,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原来,在备受瞩目的候选鸟类中,几乎每一种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争议。   比如,红腹锦鸡虽然是中国特有物种,羽毛华丽,十分漂亮,但“鸡”这个字总让人觉得有点掉价;至于朱鹮,虽然珍稀美丽,却因为种群数量极少而濒临灭绝;更不用说麻雀了,尽管亲切平易近人,但在很多人眼中,它就是一种“低贱”的鸟,配不上“国鸟”的尊称。   再比如,本来呼声很高的丹顶鹤,最终也没能披上“国鸟”的光环。   因为丹顶鹤虽然文化地位崇高,但在18世纪,一些西方学者在日本发现了丹顶鹤,就把它命名为“Grus japonensis”,直译过来就是“日本鹤”。   而且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导致许多外国人误以为丹顶鹤是日本特有的鸟类,更糟糕的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错过了为丹顶鹤正名的最佳时机。   后来,日本媒体又大肆宣传丹顶鹤,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误解,种种原因下,让丹顶鹤背负了“日本鹤”的身份,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不太适合当中国的“国鸟”。   还值得说的一点是,要评选出一只能代表中国的国鸟,标准的制定和共识的达成都非常不容易。   因为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都不尽相同,很难找到一种鸟能够同时代表南北东西。   其次,国鸟不仅要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最好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精髓,这就需要在众多的候选者中进行反复的比较和权衡。   而且国鸟的评选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过程,大家的意见难免会有分歧,要想达成共识谈何容易。   就在大家为国鸟的归属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评选活动中却发生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小插曲,2008年,在一次由网友自发组织的投票中,麻雀以35.8%的得票率力压群雄,成为了“民间国鸟”。   尽管这个结果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恶搞”,但也不乏支持者,他们认为,麻雀虽然长相平平无奇,但它憨厚淳朴、不离不弃的品格,恰恰代表了中国老百姓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麻雀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是大家从小看到大的鸟类,无论是城里的孩子还是农村的老人,都对它有一种亲切感。   相比之下,丹顶鹤、朱鹮这些“仙鹤”,虽然高贵典雅,但对普通民众来说,还是有些遥远和陌生。   因此麻雀的“当选”虽然不太正式,但它折射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鸟才配做我们的“国鸟”?是要高雅还是要接地气?是要稀有还是要常见?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要想从众多的候选者中择优选出,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建立标准、凝聚共识。   时至今日,属于中国的“国鸟”还没有正式诞生,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的美好憧憬。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真正找到那只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金凤凰”时,会发现它既有丹顶鹤的高雅气质,又有麻雀的平民情怀;既能像朱鹮一样珍稀美丽,又能像红腹锦鸡一样充满活力。   这需要我们在文化自信和生态保护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需要我们在多元观点的碰撞中求同存异、凝聚共识。   “国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历史记忆和未来想象,让我们耐心等待那一刻的到来,相信属于中国的“国鸟”一定会带着人们的祝福,展翅高飞在广阔的天空!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交流,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关注,点赞,转发,谢谢!

0 阅读:0
奇希谈趣

奇希谈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