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0岁的杨得志参加老红军聚会。可到了现场,他却迟迟不肯入座。组织者顿时慌了,急忙询问原因。杨得志说:“老首长都没来,我不敢坐,我还是去外面站一会吧!” 杨得志年纪大了,组织者就想着派人搀扶着他,可是杨得志却不肯这样,“军人就要有军人的样子!”他坚持一个人一个人站在大厅前等待老首长。 过了一会儿,会场前门缓缓走过来一名穿着军装的老人,原本静默不言的杨得志,立刻举起右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老首长好,红一师的杨得志报到!”对面的老人摆摆手,“你如今都是大将军啦,就不要这样敬礼了。” “您永远是我敬爱的老首长!”杨得志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两位阔别已久军人在,会场大厅紧紧地握住了双手,他们之间流动的,是过去那些炮火纷飞的岁月。 这位让杨得志尊敬有加的老人叫李聚奎,是中国开国上将,从革命到抗战,这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始终不改革命意志,为新中国建立付出了不朽的功勋。 共产党的军队几经改编,不论部队的番号如何变化,李聚奎在军中一直是受人崇敬的大将军,他不仅自己冲锋陷阵,手下还培养出不少英勇杀敌的将士,杨得志就曾是他师下的一名优秀团长。 每当有人夸赞杨得志军事才能,杨得志总是说,自己的能力比不上李聚奎将军,强将手下无弱兵,多亏了李聚奎将军的训练,他才能打胜仗。 李聚奎有勇有谋,是出了名的智慧之师,他参加革命之后,受到共产党思想的感召,跟随彭德怀将军起义,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要牺牲个人利益,李聚奎从此就把性命交给了红军,不管在哪支部队,李聚奎总是冲锋在前,用鲜血为红军杀出一条光明之路。 最让敌人胆寒的是李聚奎突破围剿的一次战斗,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突出战役,李聚奎带领着全师灵活机动对付敌人,神出鬼没的穿插包抄策略,将敌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最后李聚奎的部队只损伤了46人,却消灭了对方一个师加上一个旅,连敌军的师长都被抓了回来。 李聚奎一战成名,他此后屡建奇功,在屡次战斗中立下了不少功劳。李聚奎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将领,还是一名忠诚的战友,许多后来成为上将、少将的战士,都对李聚奎给出了高度评价。 “首长革命时间长,打仗也拼命,红军提起他都要竖大拇指!” 早期红军还没改编成为红军的时候,队伍里混杂的什么人都有,血气方刚的男子聚在一起,管理起来难免要用严厉的手段。 李聚奎却并非如此,他认为军队跟土匪有本质的差别,军队就要有军队的纪律,令行禁止才是军人的本色。 李聚奎身先士卒,带头严守规矩,不管到哪里打仗,都做好军人的表率,一个人军人,不仅要有军人的表,还要有军人的里。 就是这样的将军,才能带出无数优秀的战士,杨得志始终坚持李聚奎的教导,当年红一军第一团被称为天下第一团,杨得志正是这个团的领导,李聚奎就是红一师的师长。 红一师在各方面都代表着红军的精神,李聚奎则是贯彻红军精神的铁血将军,这样的精神已经融进了红军战士的骨头中。 即使在多年之后的和平年代,曾经在李聚奎手下打仗的将士,依然会坚持那些带领他们走向胜利的红军精神。 杨得志坚持要给李聚奎行一个军礼,等李聚奎进入会场再入座,正是他对李聚奎长久以来的尊敬之情。 李聚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红军,还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共产党员,那年授衔的时候,李聚奎刚好被安排到部队之外工作。 从事军队之外的工作,就等于跟授衔失之交臂,有人为李聚奎可惜,可是他却云淡风轻。 “咱们从前干革命的时候,谁还想着升官发财了,不都是为了人民不受欺负吗?现在大家生活好起来了,再也没人欺负中国人了,我的愿望已经实现,授衔与否不重要。” 后来他完成工作重新回到部队,国家又为李聚奎补授了上将军衔。 参考资料:李聚奎-百度百科
刘伯承:是光杆司令;-贺龙:是原始股东;-朱德:带500警察;-贺龙和朱德,谁是
【8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