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被永久开除党籍的“国歌之父”——田汉死于狱中,享年70岁,直到7年后

蜀山史道 2025-02-11 00:11:02

1968年,被永久开除党籍的“国歌之父”——田汉死于狱中,享年70岁,直到7年后,妻子才得知他的死讯,大家都说他走得太冤,妻子却说:“他是有福气的。”   田汉,原名田寿昌,189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贫困家庭。父亲在乡村务农,母亲纺纱织麻补贴家用,家庭条件极为艰苦。田汉年仅九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独自一人抚养他和两个弟弟。虽然家境贫寒,但田汉从小便显露出才华,受到舅舅易象的赏识。易象早年留学日本,参与同盟会,并在家中鼓励田汉继续求学,资助他走出贫困。

田汉考入长沙师范学校,1916年毕业后在舅舅的帮助下前往日本深造。在日本,田汉与表妹易漱瑜的关系日益亲密,两人最终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在1922年结婚。婚后,田汉与易漱瑜在上海的中华书局工作,并共同创办了《南国》杂志,开始在文艺界崭露头角。然而,易漱瑜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最终于1925年不幸去世,年仅26岁。在临终时,易漱瑜托孤给她的好友黄大琳,担心田汉再婚后儿子会受继母的伤害,黄大琳答应了她的托付。

易漱瑜去世后,田汉与黄大琳同居并抚养儿子田申,但婚姻并不幸福。田汉心中始终未能放下已故妻子的影子。与此同时,他与新加坡的女教师林维中开始了书信往来,林维中对田汉的痴情深深打动了他。两人关系渐深,田汉也开始忽略黄大琳。此时,田汉已经是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主任,并因创作《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话剧而声名远扬。林维中在1928年从新加坡赶来上海,并为支持田汉的南国艺术学院捐赠了500元。田汉感激不已,二人感情进一步升温。

随着与林维中的关系愈发亲密,田汉对黄大琳的感情逐渐冷却。黄大琳深爱田汉,然而她的深情未能换来田汉的回应。1929年,田汉与黄大琳正式离婚,黄大琳没有为难田汉,默默接受了这一结局。离婚后,田汉与林维中展开了更加亲密的关系。林维中与田汉的关系虽然保持了异地恋,但彼此心心相印。田汉曾带林维中回湖南农村见母亲,获得了母亲的认可。

然而,田汉的激情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随着林维中回国后,田汉对她的兴趣逐渐消退。林维中对于结婚的渴望,常常遭到田汉的推辞。此时,田汉又遇到了女作家安娥,她的出现加速了田汉对林维中的冷淡。   1930年,安娥带着自己的小说稿《莫斯科》,来到了田汉的住处。安娥希望这位著名编剧能够为自己的作品提供一些宝贵意见。田汉拜读了安娥的小说,惊叹于其笔下展现出的丰富阅历和不俗才情。两人就文学创作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很快便产生了友谊和好感。   然而,安娥并不仅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更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她与田汉的交往,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将这位知名文人引入革命的洪流之中。在安娥的引导和启发下,田汉的创作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并呼吁民众参与革命。   1935年,田汉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随着电影《风云儿女》的上映而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了激励民众抗日的重要力量。《义勇军进行曲》的影响力远超田汉本人的预期,后来更被选为新中国的国歌。田汉也因此被誉为"国歌之父"。   然而,命运却和田汉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因为参与左翼运动,田汉被国民政府逮捕,押解至南京,开始了漫长的牢狱生涯。在狱中,田汉思念着安娥,却也无法割舍与林维中多年的感情。这场拉锯战,让三个人都备受折磨。   1937年,田汉终于获得释放。在开往武汉的列车上,他意外地与安娥重逢。久别重逢,一眼万年,两人压抑许久的感情瞬间迸发。更让田汉惊喜的是,原来自己与安娥还有一个6岁的儿子。面对这段姗姗来迟的缘分,田汉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与林维中离婚,和安娥在一起。   1948年,田汉与安娥终于冲破种种阻碍,正式结为夫妻。从此,两个志同道合的艺术家,携手并肩,共同投身于新中国的文艺事业。

然而,生活永远不会一帆风顺。195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工伤事故,让安娥半身瘫痪,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田汉没有被打倒,他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料妻子的责任。这段时期,虽然生活困顿,但夫妻二人的感情却愈发深厚。   1966年,正值特殊期间,田汉被遭到了无情的围攻和侮辱,最后被关进了监狱。但他并没有屈服,而是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在简陋的条件下,田汉继续创作着剧本和诗歌,用文字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1968年,饱经磨难的田汉永远地合上了眼睛。他就这样静静地离开了,带着对艺术不灭的信仰,走完了自己传奇而坎坷的一生。   当人们为田汉的不幸遭遇而惋惜时,安娥却说出了那句令众人不解的话:"他是有福气的。"其实,在安娥眼中,丈夫一生追求进步、追求光明,即使最后牺牲在狱中,也是心无遗憾、无怨无悔的。能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奋斗终生,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种超越生死的理解,正是安娥所说的"福气"。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