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林被枪决的五人。 北京德胜门外,曾经有个地方叫功德林,这名字听着像庙,其实它的故事比庙宇传奇得多,最初这儿还真是金代的古刹石佛禅林,可惜后来荒废了。 光绪二十八年,这里成了顺天府习艺所,改造犯人,到了民国二年,北洋政府干脆把它改建成了监狱,三年后正式命名为“京师第二监狱”。 监狱当时算是国内最现代化的,设计很讲究,中央是个两层的十六方角楼大厅,登上去能环视整个监狱。 设计据说参考了当时西方最先进的监狱样式,像英国的本顿维尔监狱,都是高楼、深墙、塔楼,犯人一举一动都在掌控之中。 这功德林监狱,民国十年那会儿就建成,占地近一百亩,从1928年起,国民党就把这儿当成关政治犯的牢房。 要说这功德林,还有段挺传奇的故事,1938年那会儿,平西游击队偷袭了功德林,救走了将近一千个被关押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功德林就归公安部管了,后来改成了“战犯管理处”,关了一大批国民党的大官。 对于大多数战犯来说,放下武器、承认错误已经是一道坎,更不用说彻底转变思想、接受新的社会秩序。 但也有不少人选择了顺应历史潮流,在功德林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可还有一些人执迷不悟,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功德林关押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里,有不少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其中黄埔一期的就有八位,有意思的是这八位里七位最终都获得了特赦,只有一人被枪决。 这个人就是邓子超,黄埔一期生,曾是蒋介石的嫡系,他抗拒改造的态度在功德林里是出了名的。 不但拒绝学习,还散布反动言论,煽动其他战犯对抗管理,甚至秘密策划越狱。 他顽固地认为自己没有错,国民党终会“反攻大陆”,自己不过是“暂时”的失败者,这种冥顽不灵的态度最终断送了他的性命。 1951年1月邓子超经公审后被枪决,成了功德林唯一被处决的黄埔一期生,除了他之外,另外四名被枪毙的犯人也各有各的故事。 和邓子超的出身显赫不同,张卓的仕途充满了投机色彩,他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先后投靠湘军、滇军,凭借着钻营和运气,在中原大战后一路升迁至陆军中将。 解放战争末期,他预感到国民党大势已去,就躲藏在遵义,妄图逃避审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最终被举报逮捕,送进了功德林。 在功德林里,张卓并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继续策划对抗活动,甚至妄想发动暴乱,最终被判处死刑。 杨清海的人生经历就更一言难尽,早年间他在东北抗联是个人物,打鬼子猛,真刀真枪地拼,为抗战立了不少功。 谁也没想到,1946年他居然投奔了国民党,曾经的战友成了敌人,他反过来还对他们下手,想想都觉得唏嘘。 后来淮海战役他被俘虏,之前背叛革命,残害同志的事儿,都是板上钉钉的,最后也因此被判了死刑。 张国勋曾是川滇黔剿匪总司令,在解放战争期间,他积极追随蒋介石,残酷镇压共产党和进步人士,手上沾满了鲜血。 即使在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之际,他仍然执迷不悟,想要组织游击队继续顽抗,最后就被抓了进来,还被判处死刑,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价。 还有陆荫楫是蒋介石在保定军校的学长,贵州陆军学堂毕业,以前在桂系军阀那儿也是个人物,跟白崇禧关系不错。 抗战那会儿,他好歹也是个国民党高级将领,该打鬼子,结果光想着自己,把国家民族都抛在脑后。 他不但不好好抗日,还偷偷摸摸跟日本人勾结,出卖情报,甚至帮着鬼子扫荡抗日根据地,害得咱们抗日军民损失惨重。 他贪图荣华富贵,接受日伪的贿赂,为日军提供便利,致使多处抗日据点被日军攻破,无数抗日战士和无辜百姓惨遭杀害。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更是变本加厉,积极追随蒋介石,疯狂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和民主爱国人士,制造了多起血腥惨案。 他指挥部队残酷“清剿”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对当地百姓进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在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捕并关押在功德林,他始终拒绝承认自己的罪行,态度顽固,最终被判处死刑。 信源 政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2025-01-17 走访北京市抗战遗址遗迹45|功德林监狱遗址 青瞳视角2023-06-02功德林监狱最后的地面遗存
刘伯承:是光杆司令;-贺龙:是原始股东;-朱德:带500警察;-贺龙和朱德,谁是
【8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