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冬,八路军政委秦光中在战斗中身受重伤,倒在了冰冷的土地上。两名伪军走到他身边,准备补刀。秦光中竭力抬起头,声音沙哑地说:“兄弟,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一句话,成为他临终前的最后遗言,传递着他坚定的信念。 那年的冬天格外漫长,寒风刺骨,尽管已经是三月,秦光中仍能感到四周的寒冷。躺在血泊中的他,看着周围倒下的战友,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1927年。 那时,学习的机会对秦光来说几乎是奢望。秦光一家深受地主剥削,家中贫困,土地被贪婪的地主巧妙夺走,连维持生计的基本条件都捉襟见肘。在贫困与压迫的生活中,秦光依然坚持学习,总能在私塾课堂上看到熟悉的面孔。每当老师发现他在蹭课时,他便迅速逃走,这样的日子一天天地过着。 直到“红军”来到了红安,秦光第一次听到有力量要改变现状,打破旧的制度,建立一个没有剥削与压迫的社会。尽管他心生向往,但面对家中年迈的父母,他深感犹豫:如果他离开家乡,父母该如何是好? 然而,红军的行动改变了秦光的决心。红军不仅打倒了横行多年的地主,还将土地分给了百姓,而秦光的父母也重新得到了属于他们的土地。这一切让秦光看到了希望,他终于下定决心,加入了红军。 加入红军后的秦光,背着简单的行李,跟随大军开始了艰难的长征。不到17岁的他,成为了红军的一名旗手,肩负着“北上抗战第二先遣队”的红旗,带领队伍前行。 1934年12月10日,在成功粉碎了国民党陕军围堵后,秦光所在的红25军抵达洛南县庾家河。大家原以为这是一场彻底的胜利,但没想到敌人已经悄悄逼近,准备发动反扑。 在洛南驻扎时,国民党的主力六十二师紧随其后,意图实施报复。幸运的是,红25军的侦察兵及时发现了敌军的动向,警觉地告知大家敌人已逼近,必须提高警惕。果不其然,红军在察觉敌人踪迹的第一时间立即进入战斗状态,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了准备。 秦光中和战友们在这场生死决战中展现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尽管面临强敌,他们依然毫不退缩,继续为革命事业拼搏,直至最后一刻。这份不畏困难、勇敢坚持的精神,成为了那个时代无数革命者的象征。
解放战争中,毛泽东说道:此战若败,先斩许世友,打王建安40军棍,我也自贬三级。毛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