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年间,直隶省河间府出了一位名震一方的大盗窦尔敦。他本名窦开山,出身于河间府献县窦家庄,其父窦自忠曾参与李自成起义,失败后窦尔敦流落江湖,逐渐在河北地区成为臭名昭著的盗贼。
窦尔敦武艺高强,擅长枪法、双刀,甚至能反手接住飞镖,其手段狠毒,专挑富户下手,并犯下欺侮妇女的恶行,令百姓闻风丧胆。多年来,官府多次围捕均未能成功。直至一日,窦尔敦在河间城抢劫时被仆人跟踪至藏身之处,知府迅速调集二十五名捕快前往抓捕。
面对捕快的围堵,窦尔敦凭借高超的武艺突围而出,仅留下被砍断尾巴的马匹,捕快们望而生畏,不敢再追。知府恼羞成怒,联合官兵大肆搜捕,却依旧无果。步军统领隆科多心生一计,以窦尔敦之母为人质,迫使其自首。窦尔敦孝心深重,见告示后无奈投案。
据《清史稿》记载,康熙五十七年七月,刑部将窦尔敦案上报皇帝。康熙帝批示,鉴于窦尔敦多年抢劫、凶残暴虐、杀害多人,按律应凌迟处死。同年九月,窦尔敦被朝廷凌迟处死,终年三十二岁。尽管在戏曲、小说中,窦尔敦常被描绘为绿林好汉或反清英雄,但历史的真相远比这些故事复杂且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