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57年,孙可望带着500残兵败将投降了清朝。顺治皇帝闻迅后,设宴款待。在10天的时间里,顺治皇帝先后三次赐宴,并赏赐了白银1万两千两。一时间,孙可望成为了清朝第一红人。 在顺治十四年十一月的一个寒冷清晨,一支不足五百人的残兵败将,跌跌撞撞地来到了宝庆城下。这支军队的统帅正是曾叱咤风云的孙可望,此时他狼狈不堪地向清军投诚。 洪承畴收到投降消息后,立即详细清点了来降人数,并向朝廷上奏。据记载,投降人员包括二十二名伪总兵都督、一名伪太仆寺卿、一百多名伪副参游等官员,另有二十二名内官以及五百余名兵丁家口。 这支投降的队伍带来了五百余匹马骡,显得十分寒酸。而在同一时期,左良玉之子左梦庚率领的二十多万大军投降清朝,郑芝龙献上整个福建的兵马,规模都远超孙可望。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顺治帝对这支微不足道的投降队伍格外重视。他立即下诏,破格将孙可望封为义王,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为了彰显对孙可望的重视,顺治帝特意派遣礼部尚书远赴湖南,专程举行册封仪式。这种规格的待遇,在当时的降将中极为罕见。 顺治十五年五月,当孙可望抵达北京城时,迎接他的是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和硕简亲王济度、和硕安亲王岳乐带领着众多公侯伯爵、梅勒章京和侍郎们,浩浩荡荡地出城迎接。 在随后的十天时间里,顺治帝在太和殿亲自接见了孙可望,并在中和殿设宴款待。更为罕见的是,顺治帝在短短十天内,连续三次为孙可望举办赐宴。 除了隆重的礼遇,顺治帝还赏赐给孙可望巨额财物。一万两千两白银、豪华府第、蟒袍、朝衣以及数量可观的缎匹,这些赏赐的价值之大,令人咋舌。 相比之下,率领二十多万大军投降的左梦庚,仅被封为一等精奇尼哈番,相当于一等子爵的爵位。同样,献上福建全境的郑芝龙也只获得了相同的封赏。 孙可望的军事生涯始于投靠大西军的张献忠麾下。在张献忠的军队中,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并被张献忠收为义子。 张献忠被清军射杀后,孙可望与李定国带领残部转战西南地区。这支军队在南明政权的招抚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抗清战争。 在抗清初期,孙可望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与李定国密切配合,先后收复了湖南全省,占领了广西大部分地区,并夺回了四川南部。 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十分惊人,他们在战场上先后击杀了清廷的重要将领敬谨亲王尼堪和定南王孔有德。这些战绩让清廷在西南战场上节节败退。 然而,随着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孙可望的政治野心也在不断膨胀。他占据贵州,拥有二十万大军,实力远超其他南明将领。 这种实力的悬殊最终导致了一场灾难性的内部分裂。孙可望开始谋划废黜南明永历帝,企图自立为帝。这一举动遭到了李定国的坚决反对。 李定国带兵将永历帝从孙可望控制的安龙救出,护送到云南昆明。这一行动导致南明政权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阵营。 顺治十四年八月,孙可望率领十四万大军向李定国发起进攻。他任命白文选为征逆招讨大将军,由冯双礼留守贵阳。 然而,这场内战的结果出人意料。统帅全军的白文选在战场上突然倒戈,导致孙可望的军队在交水之战中土崩瓦解。 更让孙可望始料未及的是,留守贵阳的冯双礼也转而支持李定国。孙可望在短时间内失去了所有的军事基础,只剩下几百名亲信。 正是这场惨败,让孙可望对清廷展现出独特的战略价值。他对南明军事布局了如指掌,熟悉西南地区的地形地貌。 孙可望降清后立即开始为清廷效力,展现出极高的军事价值。他首先向清廷提供了详尽的滇黔军事地图,为清军进军西南打开了方便之门。 在随后的军事行动中,孙可望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利用自己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成功策反了多名南明将领,使清军的征服之路畅通无阻。 孙可望对南明军事部署的熟悉,让清军在西南战场上占尽优势。他详细分析了南明军队的优势与弱点,为清军制定作战计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他的协助下,清军的西南战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原本一筹莫展的战局开始向清军倾斜,永历政权的统治基础逐渐瓦解。 然而,当南明政权彻底覆灭后,孙可望的处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的情报价值和策反能力不再具有战略意义,他在清廷中的地位开始动摇。 历史的发展往往充满讽刺,顺治十七年,这位曾经的清朝第一红人突然暴毙。关于他的死因,史料中有多种说法,有传言称他被毒杀,也有记载说他被清军射杀。 孙可望的命运展现了降将在清朝统一过程中的双刃剑作用。这些投诚将领为清朝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却也因其身份背景始终难以获得真正的信任。
公元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上书说:我已经70岁了,落叶归根,想回辽东老家海城养
【10评论】【15点赞】
平平淡淡
狡兎尽,走狗烹。孙可望是典型的汉奸,死心塌地出卖本民族利益,当价值失去后,清廷自然不容他留下了。
长青树
读史明鉴,可以让留学生们多看看
光刻机研究中心
满清伪朝不得好死
南墙
讲真的,清朝初期的黄帝真的是政治高手,能统一天下绝对是有本事的。
致远斋之往事如烟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