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美国制造了155艘航母,如今却面临造一艘都艰难的局面,这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合理。那个年代航母的造法和设计理念与现在大相径庭。彼时的航空母舰,多数是从战列舰改装而来的临时产物,只需在甲板上加层木板便算完工。更何况,当时的舰载机轻如鸿毛,航母的要求也相对简单。换句话说,那个时候造航母多是为了数量上的优势。
随着时代进步,航空母舰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冷战时期,航母的概念已经从简单的“飞机起降平台”进化成一座袖珍化高科技基地。现代航母的排水量和二战不可同日而语,钢板厚度、设备复杂性都显著提高。不仅如此,航空母舰上还搭载了诸如雷达、弹射器、核动力装置等尖端科技,每一项都是现代工业和科技水平的展示。与其说是航母,不如说是一个庞大的移动战斗系统。因此,今时今日造一艘航母需要的不仅是高昂的资金,还有尖端的技术和久经考验的工业基础。
进入信息化作战时代,战争比拼的是科技而非数量。现代航母以极少数数量就能达到以往庞大海军舰队所达不到的作战效能。每一艘如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都是一座浮动的军事基地,具备打击、防守、侦察等多功能。对此,我们自己的“福建舰”也已具备完整的现代化能力,显示出我国在航母技术上的进步。这并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技术与制造工艺的综合体现。今日的航母已经从过去拼数量的策略转为技术为王的新时代,正因如此,哪怕是一艘航母,其背后蕴含的科技实力和战略价值都远超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