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除夕,毛主席吃了一道葱花饼,没多久,厨师就被下令:“以后不许再做“大饼”! 1960年的除夕夜,程汝明早早就忙活起来了。这一天,他的心情格外复杂。 自从“困难时期”开始后,毛主席就决定降低自己的伙食。 可说实话,他看着主席这段时间瘦了不少,心里着实不是滋味。 可一边想着年夜饭要做得丰盛点,让主席补充营养,一边又要遵守主席定下的“三不”规矩——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 程汝明站在炉灶前,犹豫不决。突然想到一个主意——葱花饼! 在程汝明的印象中,主席虽然不喜欢葱,但很是喜欢葱花饼。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饼里可以偷偷加猪肉!这样,他就可以在不被主席发现下,悄悄让主席吃上肉。 除夕这天晚上,程汝明先将一小块肥猪肉放进锅里熬了一大碗油。 接着,他把这碗“液态猪肉”和进了面里,最后还偷偷往葱花里塞了几个细碎的肉丁。 夜幕降临,年夜饭终于端上了桌。毛主席坐在饭桌前,拿起一块葱油饼吃了起来。 整顿饭下来,毛主席都没有察觉到葱油饼有问题。 还夸到“程师傅的大饼做的香!” 这话一出,程汝明心里像抹了蜜一样,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半。他心想:“这下子主席多少能补点营养了吧。” 然而,没过多久,葱油饼的“秘密”还是被主席知道了。 主席当即下令:“以后,不许再做这种大饼!” 葱花饼事件虽然结束了,但程汝明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当然知道,主席向来严于律己,对节俭的要求近乎苛刻。 回想起那几年,毛主席对自己的饮食标准是相当严格的。 尤其是到了1960年,全国经济困难,主席更是带头过简朴生活,定下“三不”规矩: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 他可不是说说而已,真的七个月没碰过一口肉,甚至因为长期缺乏营养,毛主席同很多群众一样患了浮肿病。 可即便如此,毛主席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 其实毛主席的节俭,不仅仅是个人习惯,更是一种家国情怀。 他的饭桌,从来不是普通的饭桌,而是一个国家命运的缩影。 所以即使在粮肉丰足的年代,毛主席仍坚持节俭,因为他知道,全国还有无数百姓吃不饱饭。 他曾说过:“有条件讲究时仍约束自己不讲究,这一条最难做到。” 就连他的孩子们也不例外。 1946年毛岸英刚从苏联回到延安时,吃的是中灶,毛主席立刻训斥:“你有什么资格吃中灶?你该去吃大灶,和战士们一起。” 甚至在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送来一桶咖啡和牛奶后,毛主席得知孩子们享用了这些东西,立刻召开家庭会议,严厉批评他们。 还告诉他们今年国家财政收入是多少,每个月伙食开支是多少,要求其生活不能超标。 他要求孩子们吃稀饭馒头,连国外送的特产都不能乱吃。他的观念很简单:革命者,就该吃得和人民一样,不该有任何特殊化。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人民的温饱,是最重要的事。 回看毛主席的一生,他的思想,他的风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行。 参考信源:厨师回忆为毛泽东掌灶22年:除夕仅多添几个菜 《小康》杂志 2011-02-14
1975年11月15日,邓小平写信给毛主席,内容提到:“洪文同志已经回到北京。7
【3评论】【5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