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一个小战士奉命去前线送信,可他刚赶到就发现阵地

绮南爱历史 2025-02-08 18:09:21

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一个小战士奉命去前线送信,可他刚赶到就发现阵地上全是敌军!他却一点都不慌:这正是歼灭敌人的好机会。 有这么个人,年纪不大,骨头挺硬,小时候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长大了就想自己也“炼成”个钢筋铁骨。 这人是谁?广西灵川的陈全钢。 陈全钢,1958年出生,他是个教师家庭的孩子,父母盼着他将来能接过教书的“接力棒”,可他偏偏对军装、枪械、战场更感兴趣。 小时候看《雷锋日记》,看得热血沸腾,直接在书上划下一行字:“我愿意做高山岩石之青松,不做湖岸河畔之柳!” 意思很简单:这辈子就要当个顶天立地的硬汉! 有些人小时候嘴上喊着梦想,长大后就变了,他可不一样。 到了高中,农村同龄人忙着早婚,他的朋友跟他说:“全钢,该讨老婆了吧?” 他一听,翻个白眼:“扯乱淡!十八九岁,一事无成,讨什么老婆哩!” 这志气,摆明了不当普通人。 高中毕业,他拍着胸脯要去当兵,结果被一盆冷水浇透了——家里就他一个男孩,独子不能当兵。 好不容易求爷爷告奶奶磨通了,又被查出扁桃体发炎,直接被拒了。 这下他急了,借了20块钱,自己跑到医院割了扁桃体,然后第二年,终于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这个事儿一出,连征兵的人都对他刮目相看,心说这小子是真狠,连自己都能下得去手,这样的兵,准能行! 1978年入伍,部队训练可没让他轻松过。可他偏偏喜欢往最苦最累的地方钻,苦练射击、摸爬滚打,连夜行军都抢着背最重的装备。 战友们无不夸他。 1979年,中越边境摩擦升级,对越自卫反击战迫在眉睫。 要知道,越南和中国曾经是革命战友,抗法、抗美,中国没少出力,钱、枪、粮,一个不缺。 可人家前脚刚拿下南越,后脚就翻脸不认人,成了苏联的小跟班。 不仅开始驱赶华侨,还天天在边境搞事,武装挑衅从1974年的100多起飙升到1978年的上千起! 中国政府本着“和平谈判”的态度,劝了好几回。可越南把和平谈判当软弱,把仁义当怯懦,得寸进尺。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和中央军委做出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决定。 部队出征前,陈全钢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掷地有声: “爸妈,您们没有白生白养我这个从小就淘气的孩子。我要为祖国献身,寄一个奖章回去,不入党立功,就不回来见你们!” 1979年2月17日,战斗打响! 陈全钢所在的部队被派往广西方向,一路炮火隆隆,战士们顶着枪林弹雨冲锋。就在这时,前线传来一个急令: “815高地失联,必须派人去送信!” 因战争激烈,派出去的两个通信员,一个牺牲,一个因敌人的“火力墙”把路都封死了而折回。 连长在思索中,陈全钢一拍胸脯:“让我去!” 此时的陈全钢是从医院溜出来的,连长看着他非常犹豫。但想着他对边境地形非常熟悉,就安排的四班副班长陈聪和他一起。 就这样,他和四班副班长,趁着连队的火力掩护,一头扎进了炮火之中。 子弹在耳边呼啸,他们灵活地穿行在密林之间,期间躲过了敌人的前追后堵。 就这样,他们一路狂奔,终于在夜色中接近了815高地,可当他们趴在草丛里探头一看,心里一惊——阵地上全是敌人! 这下情况彻底变了,送信的任务算是黄了,那就换个活儿干,给敌人制造点麻烦! 深吸一口气,他们悄悄靠近敌军防御工事。 发现敌人刚刚搭建了一个机枪地堡,几个士兵正在里面说话。陈全钢眼珠一转,悄悄摸出一颗手榴弹,拉开引信,口中默数:“一、二……” “轰——!” 地堡炸了个底朝天,敌人一片混乱,他趁机滚入一旁的掩体,趴下伺机行动。敌军像炸了窝的蚂蚁,四处搜查,他屏住呼吸,等着时机。 天亮了,他依旧被困在敌阵里,同时和四班副班长陈聪走散。 可他不仅没慌,一口气冲出重围! 就在15号高地山脚下,陈全钢再次遇到了敌人。 眼看敌军就要追上,他心一横就从石陡坡滚下了山,幸好半山腰一丛横生的 灌木挽救了他。 而为了更好的射击敌人,他就此埋伏在半山腰,等待敌人冒头,就是一枪。 就这样,他一个人埋伏在山腰,两天两夜,连杀10几个敌人。 敌军一度以为碰上了整整一个狙击班,没想到,竟然只是一个21岁的战士! 打了两天,他终于逮到一个机会,悄悄向后撤退。饥寒交迫,浑身没有一点力气。 终于,在第二天拂晓,他找到了部队,浑身是血、衣衫破烂。 连长看着他,眼含热泪,紧紧抱住这个少年。指导员红着眼睛拍着他的肩膀,为他叫好。 可他呢?却是想着多杀几个敌人。 在陈全钢回到部队4天后,陈聪也回到了部队。 归队后,他们继续投入战斗,在后续战役中,陈全钢冲锋在前,不幸中弹牺牲。 战后,中央军委追授他“战斗英雄”称号,他的事迹传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被刻在烈士纪念碑上,也刻进了所有战友的心里。 参考信源:陈全钢 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绮南爱历史

绮南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