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普及战:是技术的普惠,还是资本的狂欢?
比亚迪掀起的智能驾驶价格屠刀,正在撕开中国车市最隐秘的伤口。当车企们还在30万区间争夺激光雷达的军备竞赛时,比亚迪突然将高阶智驾压到10万级市场,这记重拳彻底打碎了行业苦心经营的技术壁垒。
有人嘲讽这是"伪智能",但数据不会说谎。比亚迪新车型搭载的12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组成的感知系统,配合地平线征程5芯片提供的128TOPS算力,硬件参数已经追平2022年头部新势力旗舰车型。在深圳、广州等开放道路测试中,百公里接管次数达到L2+级主流水平。
质疑者或许忽略了一个残酷现实:中国有2.8亿驾驶员日均通勤超过1小时,他们需要的不是科幻级的完全自动驾驶,而是能缓解疲劳的基础智驾功能。当技术普惠到五菱宏光车主都能享受车道保持时,这才是智能汽车真正的革命。
但狂欢背后暗藏隐忧。大规模铺开智驾系统需要突破的不仅是技术瓶颈,更是用户教育、责任界定、保险体系等社会工程。当10万级车型开始普及智驾,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用市场换数据的豪赌,这究竟是颠覆性的技术民主化,还是资本裹挟下的危险游戏?答案或许就藏在未来三年的事故率曲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