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印军发布的战报,2月9日印军出动3000人在恰蒂斯加尔邦围剿地方武装,打死对方31人,印军战死2人。估计没几个人会信这份战报。 几十年来,印军与地方武装之间的围剿与反围剿赢少输多,基本是4个字:损失惨重。
1967年第1支地方武装在西孟加拉邦的纳萨尔巴里发动武装起义,这是印度地方武装革命的开端,此派被称作纳萨尔派即毛派。之后走向分裂,2003年其中的2大派系重新合并,这是个重大转折。谁也未曾料想到,1年后这支武装迅速渗透扩大到12个邦125个县,总兵力25000人,外围从事情报、联络、后勤等事项的达50000人,成为全印度最大的地方武装。 如今印度境内的地方武装最少也有几十支,规模较大的有3支,即纳萨尔派、东北部分离主义武装、克什米尔地区武装。 这些地方武装近年野蛮生长,大有燎原之势,他们打土豪、分田地,在印度与尼泊尔的交界处打造出了一条红色走廊,一直延伸到了印度西海岸。这片区域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人口1.8亿,影响力非同一般。
130万印度正规军拿地方武装没辙。 地方武装能生存、发展、壮大的原因: (1)政府土改失败,1.7亿农民没分到土地,只能去给地主当佃农,交高额租金,碰上天灾之类的,政府没救助,于是欠债,于是沦为地主的奴隶。这不是一代人为奴的问题,而是一代又一代没有尽头。如何翻身?加入地方武装把地主干掉债自然就没了! (2)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政府是将其废除了,但民间依然大行其道。这个精神毒瘤、精神枷锁靠正常手段是打不破的,于是地方武装成了很多底层民众心中的灯塔,他们自愿提供掩护、帮助甚至直接选择加入。 (3)地方武装灵活多变的游击战让印军防不胜防,疲于奔命。地方武装主要活跃于偏远山区,这种地方军警兵力不足,挡不住对方以多打少的突袭。
印度的地方武装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之路,完全依靠自身发展,日子过得很艰难。印度政府应该感到庆幸,这些武装没有外国势力支持,否则必将陷于更大的动荡,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