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专业设计师来解答一下? 为什么“空气动力学设计”到量产车上会变得“徒有其表”? 大家可能注意到,现在很多车子在设计时,会加入一些空气动力学的设计,尤其是为了优化车身的气流,减少风阻,提高续航或者燃油效率。但是,量产出来的车上,这些设计元素却常常变成了“装饰性孔洞”,看起来只是为了好看,根本没有实际功能。 其实,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让车子的气流更加顺畅,减少风阻,提高性能。很多设计师在设计阶段确实会加入这类元素,目的就是改善空气流动,帮助车子更省油或者提高续航。但是,当这些设计转到量产阶段时,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这些孔洞真的有用,很多时候它们只是一种“空洞”的装饰,看起来是为了美观,实际并不起作用。 那为什么不干脆直接用遮掩物替代这些孔洞呢?从制造成本的角度来说,制作孔洞和遮掩物差别并不大,而且通过直接加孔,反而可以保持设计的一致性。换句话说,汽车厂家其实是想在美观、功能性和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有些时候为了节省生产成本,设计上就会做一些妥协。 简单来说,虽然在理论上这些孔洞可能对空气流动有些帮助,但从量产角度来看,它们未必能带来直接的效益,因此在一些车型中,设计上的这些“虚拟孔洞”其实更多的是为了保持外观设计的统一性,而非功能性。
有没有专业设计师来解答一下?为什么“空气动力学设计”到量产车上会变得“徒有其表
关羽说车
2025-02-12 16:10:27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