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56岁孔融被曹操满门抄斩。孔融9岁的儿子不哭不闹,留下9字回答,成

雨松看历史文化 2025-02-12 20:05:08

公元208年,56岁孔融被曹操满门抄斩。孔融9岁的儿子不哭不闹,留下9字回答,成千古名言。孔融让梨的典故家喻户晓,但小孔融的聪慧不止如此。 十岁时,父亲带着孔融去京城,恰好遇上了名士李膺正举行宴会。这种高级的宴会没有名帖可进不去。没想到,10岁的孔融竟出狂言,自称是李膺的故交。 李膺见到这位陌生的故交后,倒没生气,而是笑着问孔融他们有什么关系。孔融淡定回:我祖上孔子,曾拜在你祖先老子门下求学,我们不仅是故交,还是世交呢! 老子原名李耳,按孔融的说法,他们还真是有交情。在场的宾客都为小孔融的机灵所折服。这时,一位长者出来唱反调,他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就不一定了。 孔融灵机一动,反唇相讥道:看来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场面瞬间尴尬,随即众人爆发大笑,老者也赞叹道:这孩子,长大后必成大器。 这个小故事,就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来历。童年时期的孔融已经创造了两个典故。名声在外,颇有影响力。但孔融成长的时期,正值东汉末年,官场混乱而黑暗。 孔融凭借社会名声,入朝为官,却与整体大环境格格不入。孔融在董卓手下办事时,董卓原本想利用孔融的名声,抬高自己的正统性。而孔融却十分顽固,坚持捍卫刘氏皇权。 因此,当董卓废掉少帝,孔融在朝堂上大声指责他,丝毫不惧怕董卓的威严。董卓气得不打一处来,真想一把干掉孔融,可孔融名望高,随意除掉他会有争议。 于是,董卓将孔融明升暗降,调到北海,想让当地泛滥的黄巾军除掉孔融。但董卓大意了,孔融在北海过得风生水起。他励精图治,关心百姓,把北海治理的井井有条。 甚至,当地百姓称呼孔融为“孔北海”,可见孔融的名望之高。然而,孔融毕竟是个书生,打仗不太行,手里没有太多兵。 最终,被逼无奈,他投靠了曹操。虽然给别人打工,但孔融倔强的脾气没有收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孔融认为自己效忠的是刘氏皇族,而非曹操。 曹操战胜袁绍后,士气大涨,俘获了袁熙的妻子甄宓,赐给了儿子曹丕。孔融借用典故讽刺,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曹操闻言,脸色铁青,但碍于孔融的社会影响力。他没有发作,而是等待机会除掉孔融。后来,曹操发布禁酒令,以缓解粮食紧缺的问题。 孔融接连上奏,强调“酒是精气神”!如果禁酒,士兵会没有士气,从而导致兵败。如此唱衰自己的上司,怎会有好下场。 最终,曹操命人罗列孔融的罪行,要将他下狱斩杀。曹操原本担心有人替孔融求情,没想到,文武百官各个明哲保身,不敢为孔融发声。 最终,56岁的孔融被处斩。当官兵进入孔家准备抄家时,发现了孔融9岁的儿女正下棋。官兵吓唬他们,说:你们父亲已经死了,接下来就是你俩! 兄妹俩叹口气,不紧不慢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乎?这句话流传到现在就是千古名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世孙,从小懂得谦让有礼,遗憾的是,他没能践行儒家的精髓中庸之道,最终因恃才傲物而牵连全家。

0 阅读:50
雨松看历史文化

雨松看历史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