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有一位书生,科举三次落榜后,不服气写了一首发牢骚的词,从此葬送了科举路。失意

雨松看历史文化 2025-02-13 20:05:38

北宋有一位书生,科举三次落榜后,不服气写了一首发牢骚的词,从此葬送了科举路。失意离开汴京时,他作了一首离别词,竟成了“宋金十大金曲”之一, 绝世无双。 这位书生就是婉约派代表柳永。柳永原名柳三变,出生宦官世家。在父亲和兄长的影响下,柳三变从小立志考科举。 为此,他10岁时就写了一首《劝学文》: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10岁孩子对学习这件事看得如此透彻,令人敬佩。 然而,当18岁的柳三变决定去汴京考试,路过杭州时,竟被钱塘的美景迷得再也不走了。往后6年里,柳三变走遍江南的青楼,为歌女们填词。 只要他写的词,几乎都成为热门曲。柳三变也成了名噪一时的文化大咖,但是在一些士大夫眼里,柳三变的词属于艳词,登不了大雅之堂。虽然褒贬不一,但柳三变从不怀疑自己的才华。 1008年,玩了6年的柳三变下定决心参加科考,正准备一举中第,却被现实泼了冷水。一次落榜,柳三变不气馁,紧接着他接连参加两次科举,最终都名落孙山。 此时柳三变已经35岁,正是人生的转变之年。一番失意后,柳三变写下一首牢骚词《鹤冲天》: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意思是做一个风流才子,即使是平民,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强忍着把功名利禄,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回婉转的歌唱。这首词本是柳三变抒发愤懑之情,没想到竟传到宋真宗耳朵里。宋真宗瞧不上柳三变拧巴的样子,冷冷地说:且去填词! 就这样,柳三变被宋真宗判了科举“无期徒刑”。他自嘲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词人的失意是词坛的得意。柳三变不想留在汴京这个伤心地,便计划离开。 临别时,他作了一首《雨霖铃·寒蝉凄切》,成为“宋金十大金曲”之一,更是离别词中的千古绝唱。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呈现的孤独和伤感超越了时空,成为永恒。往后十年,柳三变继续发挥作词天赋,积累词作代表。到了1034年,宋仁宗亲政,特开恩科,让失落的读书人再次有了科举机会。 柳三变此时年过半百,他改名为柳永,再度冲击科举。这一次,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上榜了。柳永当上官后官阶不高,但在他任内,勤勤恳恳,为当地百姓做实事。 直到1053年,一代词人柳永病逝,享年70岁。柳永原来的梦想是“居庙堂之高”,没想到,人生就是很吊诡,“处江湖之远”的柳永创造了更精彩的作品和人生。 每个人生来都有天命,博取世俗功名只是其中一部分人的天命,只要能找到自我实现的最好方式,就能释放出光彩夺目的魅力,历经岁月,永恒依旧。

0 阅读:24
雨松看历史文化

雨松看历史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