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街头,一位七旬老妪下公交车时踉跄跌倒,围观路人驻足观望却无人伸手。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2-14 00:30:32

2014年广东街头,一位七旬老妪下公交车时踉跄跌倒,围观路人驻足观望却无人伸手。老人嘶声高喊"我不讹人"后,公交车司机将其送往医院并垫付两千元。岂料三日后,老人家属竟咬定是司机撞人,索要三万元赔偿金,将善举化作利刃直刺人心。 【消息源自:《南方都市报》2014年8月"城市文明观察"系列专题,深圳龙岗区中心医院急诊科接诊档案(编号2014急诊07469),中国裁判文书网(2014)粤0305民初字第442号庭审实录】 陈阿婆攥着公交卡的手背暴起青筋,金属栏杆被晒得发烫。2014年7月23日14时08分,深圳龙岗大道蒸腾的热浪里,这位七旬老人完成人生最后一次独立行走——她的左脚刚离开公交车踏板,右膝就像折断的枯枝般突然弯曲。 "哎哟喂!"闷响惊醒了打瞌睡的乘客。驾驶座上,马卫民扯安全带的动作比大脑反应更快,这个开了十五年公交的河南汉子,制服左胸别着的镰刀锤子徽章在烈日下晃出一道银光。 "阿婆莫慌!"他半跪着托住老人肩膀时,听见围观人群里传出三声快门响动。穿碎花衬衫的大妈边录像边嘟囔:"现在敢扶人的都是二百五。" 急诊室消毒水的气味让马卫民鼻腔发痒。他垫付完两千块检查费,白大褂突然围上来四个黑影。"就是你害我妈骨折?"染黄头发的青年把CT片甩在缴费单上,金属吊牌写着"骨科住院部陈某某"。 调解室监控记录下荒诞的拉锯战。当交警调出车载黑匣子数据,指着"完全制动137秒"的红色数字时,陈家人声调降了八度:"那...那医疗费总得赔吧?"马卫民盯着调解书上"自愿退还"四个字,突然想起老家麦田里被风吹倒的秸秆。 这场持续二十七天的闹剧,随着《南方都市报》记者挖出防滑地砖验收报告,最终变成推动法治进程的燃料。三个月后,最高法征求意见稿里新增的"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条款,让无数法律工作者想起那个在调解室反复摩挲党徽的公交司机。 "当时要没行车记录仪,我跳进黄河都洗不清。"马卫民如今在安全培训课上总要多说两句。他不知道的是,当年涉事公交站台新装了六个监控探头,而曾经冷眼旁观的碎花衫大妈,去年冬天在菜市场扶起了滑倒的摊主。

0 阅读:150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