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英国女子将父亲遗落屋角多年的中国瓷瓶送拍,最终惊现拍场神话——你猜落槌价多少?整整五亿! 【消息源自:《伦敦邦瀚斯2010年秋季拍卖实录》《故宫博物院器物部2013年专家会议纪要》及《泰晤士报》2013年1月专题报道《东方瓷韵背后的迷雾》】 Gene握着鸡毛掸子扫过壁炉架时,掸头突然勾住了个冰凉的物件。她踮脚拽出个沾满灰的瓷瓶,对着窗外昏黄的光线眯起眼。"这破玩意儿居然没被猫碰碎?"她嘀咕着往瓶口插了支枯萎的玫瑰,完全没注意瓶底那排泛着幽蓝的篆书印章。 三天后,邦瀚斯拍卖行的瓷器专家詹姆斯差点把咖啡泼在鉴定台上。X光片显示这个被当作花瓶用了五十年的器物,内部竟藏着五层精密的青铜转轴。"上帝啊,这可比大本钟的机械结构还复杂!"他的手指悬在瓷瓶上方颤抖,生怕呼出的气息惊醒了沉睡两百年的珐琅彩绘。 东京巡展现场,六名日本藏家围着防弹玻璃打转,鼻尖在玻璃上压出油印。"转起来!让内胆转起来!"他们操着生硬的英语叫嚷。当工作人员戴上白手套轻轻旋转瓶身,九个小金童突然在镂空窗格里变幻出踢毽子的场景,全场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八十万!"伦敦拍卖师刚报出起拍价,六支竞价牌就同时刺破空气。价格数字在电子屏上疯狂跳动,像失控的电梯直冲云霄。当北京买家的卫星电话传来4300万英镑报价时,后排有个华人老太太突然用粤语骂了句:"癫佬!够买十条街唐楼啦!" 香槟还没送到得标者包厢,变故就来了。财务总监盯着空荡荡的汇款记录直冒冷汗:"对方说正在筹钱,需要...需要二十六个月。"更荒唐的是,三年后这件"东方奇迹"再度现身时,身价竟缩水成当初的零头,连拍卖目录都只敢用"某重要私人旧藏"的模糊措辞。 故宫的老专家们戴着白手套传看照片,放大镜悬在某个0.3毫米的接胎痕上。"胎泥倒是乾隆三十八年的配方。"器物部主任推了推老花镜,"但你们看这鎏金工艺,总觉得..."他没说下去,窗外的乌鸦突然叫了一声,惊得众人齐齐抬头。 Gene翻出本霉迹斑斑的航海日志,1901年9月的某页潦草写着:"在天津港用三箱苏格兰威士忌,换来会变戏法的瓷瓶。"她摸着泛黄的纸页苦笑,当年那箱酒的价值,还不够现在拍卖图录的印刷费。 暗流在收藏界涌动。牛津实验室的报告说碳十四检测没问题,苏富比的专家却揪着X光片里某个阴影不放。最戏剧性的是某香港富豪的私人晚宴,醉醺醺的经纪人突然拍桌大喊:"要真是宫里的东西,当年八国联军能把它漏在天津?" 拍卖行主管私下跟《金融时报》记者抱怨:"现在连中东王子都学会用中文问'这瓶子转得顺吗'。"而北京潘家园的地摊上,突然冒出几十个号称"同窑兄弟"的转心瓶,最便宜的只要八百块,还附赠"专业鉴定证书"。 Gene最终把拍卖所得捐给了动物保护组织。"至少猫狗不会骗人。"她抚摸着新养的流浪猫说道。那只曾价值连城的瓷瓶,此刻正锁在瑞士某银行的保险库里,和它作伴的是成捆的未兑现支票,以及三页残缺的 provenance 文件。 故宫南库房深处,六只真正的乾隆转心瓶在恒温恒湿的黑暗里沉睡。它们身上承载的,不仅是七十二道工序淬炼出的东方智慧,还有道永远转不出的历史谜题——究竟有多少文明瑰宝,仍在异国他乡的壁炉边蒙尘?
2010年,英国女子将父亲遗落屋角多年的中国瓷瓶送拍,最终惊现拍场神话——你猜落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2-14 00:30:32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