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求和露出破绽,以色列准备大举开战,彻底废掉伊朗核武功,中国恨铁不成钢。 当德黑兰三番五次向西方示好时,特拉维夫的战斗机已在跑道上预热。 近日《华尔街日报》披露,以色列正筹备对伊朗核设施发动全面空袭,中东即将迎来2011年炸毁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巴比伦行动”升级版。 这场风暴的导火索,从特朗普重新举起“大棒”开始。 他刚宣布对伊朗恢复“极限施压”政策,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立刻服软:“我们不想造核武器!”甚至主动邀请国际机构核查。 这番低姿态与半年前截然不同——那时的伊朗还在支持哈马斯袭扰以色列,向真主党输送武器。 但莱希总统坠机身亡后,新政府开始全面收缩:叙政府军溃败时不支援,胡塞武装遭打击时不吭声,只保留边缘盟友。 说白了,伊朗想用“断臂求生”换取西方放松围堵。 可以色列看到的却是千载难逢的战机。 美情报机构证实,以军计划上半年空袭纳坦兹、福尔道两大核设施。 他们评估发现,去年10月空袭后,伊朗防空系统至今未恢复,现有S-300导弹打不下隐身战机。 以色列盘算得很清楚:F-35带钻地弹突防,或从境外发射远程导弹,配上美军空中加油和卫星情报,完全能复刻当年炸毁叙利亚核设施的“果园行动”。 以色列敢动手的底气,源于三个“天时地利”: 特朗普开绿灯:相比拜登的冷淡,特朗普明确支持军事解决伊朗核问题,就差写张“随意轰炸”的条子了。 伊朗盟友崩盘:哈马斯、真主党被打残,叙利亚自顾不暇,胡塞武装独木难支,伊朗在中东已成“光杆司令”。 俄罗斯腾不出手:普京正忙着和拜登谈乌克兰停火,没空给伊朗送S-400导弹,更不会替德黑兰挡炸弹。 面对杀机,伊朗玩起了两副面孔:外交部忙着向西方喊话“核武器可以商量”,革命卫队却逼宫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废除“禁止拥核”的宗教法令。 这些手握实权的将领们很清楚——靠嘴皮子保不住国家,但有核武至少能吓阻对手。 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即便现在解除禁令,伊朗没三五年也造不出核弹,而以色列的导弹可能下周就到。 不过这场对决看似以色列占尽优势,实则暗藏凶险。 2015年伊核协议签订时,伊朗浓缩铀丰度仅5%,如今已达84%(制造核弹需90%)。 若以色列真摧毁其核设施,至少能拖住伊朗十年; 但若空袭失败,反而会刺激德黑兰加快拥核步伐。 更关键的是,以色列能否控制战争规模? 伊朗虽不敢正面开战,但胡塞武装朝红海商船射几枚导弹,黎巴嫩真主党往以北部打火箭弹,都够让内塔尼亚胡喝一壶。 对此只能说,当佩泽希齐扬哀求“战争不符合伊朗利益”时,以色列战机引擎的轰鸣声,恰好验证了毛主席那句话:“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伊朗又“偷鸡不成蚀把米”了,因为伊朗当初在看到中国投资开发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后,
【11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