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的一个公园里,一位95岁的老人在散步时偶遇了一位96岁的老人,两人在闲聊中意外发现,她们竟然是74年前同一批次进藏的女兵,继续交流后,她们又得知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消息,两位老人顿时激动地相拥而泣。 (信息来源:光明网2024.12.20遇见你丨最美的重逢 两位女兵74年后实现“跨越世纪的拥抱”) 2024年10月23日,秋高气爽,成都一座普通的公园里,两位耄耋老人意外相遇,一段尘封74年的故事就此揭开。95岁的闫家琪和96岁的彭家英,她们曾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共同经历了进藏的峥嵘岁月。如今,两位老人再次相逢,恍如隔世。这不仅仅是两位老人的故事,更是新中国建设初期无数女性的缩影,她们的经历,是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汇。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业待兴。为了巩固国防,发展西部,国家号召进军西藏。在那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代,无数年轻人响应号召,奔赴边疆。闫家琪和彭家英,两位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年轻女性,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闫家琪性格开朗活泼,从小就对军队生活充满向往。彭家英则沉稳内敛,做事认真负责。不同的性格,却有着同样的爱国热情和建设新中国的决心,促使她们加入了十八军五十三师文工团,成为进藏队伍中的一员。 进藏之路,漫长而艰辛。她们告别了家乡的亲人,踏上了充满未知的征程。川藏公路的修建,是她们面临的第一个巨大挑战。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只有简陋的工具,她们用双手开山劈石,一锹一镐地修筑着通往西藏的天路。二郎山的险峻,高原的缺氧,冬天的严寒,都无法阻挡她们前进的脚步。彭家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在陡峭的山路上,战士们手拉着手,小心翼翼地前行,生怕一不小心就跌落深渊。闫家琪所在的文工团,则肩负着为筑路官兵鼓舞士气的任务。她们在没有舞台的山坡上,为战友们表演节目,用歌声和舞蹈传递着力量和希望。 除了修路,她们还参与了甘孜机场的建设。同样的艰苦环境,同样的繁重劳动,女兵们和男兵们一起,搬运石头,填平土地。她们的手上磨出了血泡,长满了冻疮,但她们从未叫苦叫累。在建设过程中,意外也时有发生。1951年的一个雨夜,彭家英和九名战友居住的简易窑洞突然坍塌。在生死关头,彭家英和其他战友奋力自救,但不幸的是,四名战友永远地离开了她们。这场事故,给彭家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也让她更加珍惜和战友们之间的感情。 窑洞坍塌的雨夜,是彭家英和闫家琪共同经历的生死考验。当时,两人同住在窑洞里。突然的坍塌,让她们措手不及。危急时刻,彭家英本能地扑向闫家琪,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她。最终,两人都受了伤,但幸运地活了下来。这场事故,让她们的战友情更加深厚,也让她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宝贵。 进藏任务完成后,闫家琪和彭家英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地方,从此失去了联系。闫家琪于1960年调回内地,在四川省文工团工作直至退休,结婚生子,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彭家英则在西藏待到1980年代才回到内地,在成都定居,也组建了家庭。74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但改变不了的是她们心中那份深厚的战友情。 2024年10月23日,闫家琪95岁生日这天,她和家人来到公园庆祝。彭家英也恰巧在这里散步。闫家琪的家人想拍一张全家福,便请彭家英的女儿帮忙拍照。在交谈中,两位老人惊讶地发现,彼此竟然是74年前的战友。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止,两位老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水夺眶而出。彭家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年轻的她们穿着军装,站在雪山脚下,笑容灿烂。这张照片,是她们青春岁月的见证,也是她们永恒战友情的象征。 两位老人的重逢,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巧合,更是时代记忆的重现。她们的故事,是那个时代无数进藏女兵的缩影,她们用青春和汗水,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她们的战友情,历经74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坚如磐石。她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什么是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更应该铭记她们的故事,传承她们的精神。她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个体,更是关于爱国主义、奉献精神和战友情的永恒主题,激励我们珍惜当下,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两位老人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一段跨越时空的永恒记忆。
2024年,四川的一个公园里,一位95岁的老人在散步时偶遇了一位96岁的老人,两
笔杆子说
2025-02-14 22:01: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