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医生太厉害了”,上海,一女子陪母亲检查糖尿病,怎料临走时,问诊的女医生只

笔杆子说 2025-02-10 16:59:38

“这个女医生太厉害了”,上海,一女子陪母亲检查糖尿病,怎料临走时,问诊的女医生只抬头看了女子一眼,就发觉女子不对劲,随后说出的一句话直接救了女子一命!网友:如此年轻便如此火眼金睛! (信源:光明网——2025-02-07——《事发上海!女子陪人看病,医生却一眼看出她不对劲,结果吓一跳,早期很难发现》) 在熙熙攘攘的医院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一次普通的陪诊竟意外揭开了一个隐藏的健康危机。 沈女士陪同母亲到上海瑞金医院嘉定院区复查糖尿病,按常理这是一次普通检查。但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林琳医生的细心诊断,却让沈女士的生活发生了重大转变。 这个看似巧合的事情,暴露了现代医疗对个人健康管理的不够重视,还有医生专业能力的必要性。 类似沈女士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许多重大疾病的早期症状经常被忽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身健康,以及医疗体系如何改进早期疾病的筛查和预防,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林琳医生在给沈女士的母亲看病时,无意间留意到沈女士有几个特别的地方:鼻子有点大,皮肤看起来挺粗糙,手也显得挺大。 林琳医生听到沈女士说的打鼾问题,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推测。 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她,这些细微的体征可能预示着某种潜在的健康问题。 林医生建议沈女士进行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检查。 正是这“神奇一眼”以及后续的检查,最终确诊了沈女士患有脑垂体瘤。 每一步从听医生建议到确诊,都很关键。 沈女士的IGF-1值高达340,远远超出正常范围,这进一步加深了林医生的怀疑。 经过进一步的垂体增强核磁共振检查,确认了林医生的初步判断:沈女士脑袋里有个大约一厘米大小的垂体瘤,是生长激素瘤。 早期发现,为沈女士的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然而,在就医过程中,沈女士的反应也反映出许多患者的通病:对自身健康状况认知不足,对医生的建议存在抵触心理。 沈女士认为自己每年都进行体检,身体状况良好,因此对林医生的建议感到不解,甚至认为是浪费钱。 这种害怕看病的心态,常常让病人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沈女士的案例也暴露出当前医疗体系在早期疾病筛查方面存在的不足。 常规体检项目是否足以覆盖所有潜在的重大疾病? 对于像垂体瘤这样的疾病,症状初期不明显,怎么才能早点发现呢?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或许,我们需要改进体检项目,引入更先进的筛查技术,以便更有效地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 医患沟通在疾病早期发现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医患沟通机制,提高患者对医嘱的遵从性,降低误诊率,是摆在医疗行业面前的另一道难题。 同时,我们得注重普及健康知识,让大家更重视自己的身体,对一些小毛病也能及时察觉。 林琳医生的行为体现了一名优秀医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高度责任心。 她观察力强,医术高超,对患者又细心又负责,这些是医护人员都该学习的榜样。 从医学伦理的角度来看,林琳医生的行为也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风险,真正做到了医者仁心。 沈女士的故事提醒我们,保护健康既需要个人重视健康管理,也离不开医生的专业能力。 关注自身健康,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治疗,提高对早期疾病筛查的重视程度,才能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或许能在早期疾病筛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0 阅读:467
笔杆子说

笔杆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