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山东曲阜孔氏家族行祭祖大典。曲阜孔家向衢州借孔子楷木像,还回去的时候,却还了个仿制的赝品。衢州孔家对此异常愤怒,但只能接受现实。从此一门两支遂心生芥蒂。 1958年,曲阜孔氏族人派代表来到衢州,请求借调祠堂内供奉的楷木像,声称这尊木像将用于即将举行的大型祭祖大典。 曲阜孔氏反复强调,此举不仅能彰显孔氏家族的历史渊源,还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时代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对于这个请求,衢州孔氏族中却意见不一。 “战乱年代我们尚能守护这对木像至今,难道要轻易外借?”有人提出了疑虑。 争议持续了多日,最终在宗亲情谊的考量下,衢州孔氏决定答应这次请求。 双方举行了正式的交接仪式,宗亲代表共同检查了楷木像的保存状况,签署了借用协议,曲阜方面承诺大典结束后定期归还,并会妥善保护。 交接仪式后,这尊楷木像被带到山东曲阜,参加祭祖大典。 谁也没想到,这场交接仪式竟成了日后南北两支孔氏家族关系破裂的导火索。 几个月后,楷木像按时归还,可族人们打开箱子时,发现眼前的木像虽然形似,却完全无法掩盖粗糙的工艺与劣质的木质。 族人们顿时哗然,眼神中透出深深的愤怒与悲伤。与他们世代供奉的真品相比,这对赝品相去甚远。 衢州孔氏发现被调包后,立即派人前往曲阜交涉。然而曲阜方面始终否认此事,坚称归还的就是原物。 衢州孔氏既愤怒又无奈,也无力进行更多追讨,只能眼睁睁看着传世珍宝留在他处。这场风波给两支家族之间造成的隔阂远比想象的更深。 昔日的同气连枝变成了貌合神离,世交变成了知交,连年节时的互相拜访也逐渐停止。 八百多年前的北宋末年,契丹人建立的金朝南下侵扰,中原大地岌岌可危。时任衍圣公的孔端友为了保护孔氏正统的象征——这对楷木像,作出决定:南迁至衢州。 他的胞弟孔端操则留在曲阜,守护祖庙与列祖列宗的陵寝。兄弟临别时,谁都未曾料到这一分离竟然隔断了整个南北两宋。 金朝入主中原后,北方的孔端操被扶持为衍圣公,代表北方孔氏一脉;而南渡的孔端友同样获得了南宋朝廷的承认,被封为南方的衍圣公。 从此,孔氏家族一分为二,分别在南北延续着同样的血脉,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发展。这对楷木像正是南方孔氏的传家之宝,承载了世世代代对至圣先师的敬仰之情。 几百年来,楷木像经历了元、明、清三朝的更迭,始终完好无损。每逢重大节庆,衢州孔氏都会在祠堂内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向先祖致敬。 这一传统未曾间断,直到1960年。这对楷木像被换成仿制品的事实彻底打破了南北孔氏之间长期维持的微妙关系。 衢州孔氏一时不知所措,几代人用生命守护的文物,竟被调了包。南北两支宗亲之间种下了嫌隙。从此,曾经和睦共存的两支孔氏家族,因为这次事件,关系陷入冰点。 尽管族人们曾多次试图追索真品,但这对楷木像终究未能回归,成了衢州孔氏心中永远无法弥合的遗憾。 自此,南北孔氏渐行渐远,昔日频繁的节庆互访逐渐减少。每逢重大节日,衢州孔氏祠堂内再也没有了北方来客的身影,宗亲之间的联系日益疏远。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开始转变,孔氏家族的处境也随之改善。两支之间的关系也在时代的推移中逐渐缓和。 尽管如此,衢州孔氏对当年被调包一事仍然耿耿于怀。这不仅是一件文物的得失,更关乎家族尊严与信任。
大家应该都听说了吧,山东一个男子回家过年,春节期间爸爸突然离世,他处理完父亲的后
【96评论】【249点赞】
金龙旭阳
北方孔氏真不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