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学生的家长不愿意订购牛奶,老师说:“你不定他不定,让我们的工作怎么开展?以后有问题可不要找老师哦。”后来,校方证实,这是自愿订购,没有强迫行为,不过这项工作已经实行了30年,只是要求订购人数要达到50%。
宋佳正在家中为孩子烹饪晚餐,突然听到手机响了一下,赶紧拿起来查看,发现是家长群里老师发的信息。
信息大致内容是要求学生在校订牛奶,还说是学校统一订购的,希望家长们配合。
有家长在群里发言:“老师,我们孩子一直喝我们自己买的牛奶,喝惯了这个口味,学校的奶孩子不愿意喝,能不能不订呀?”老师委婉回应:“还是定吧,这是统一的,你不定,不好统计。”
又有家长问:“老师,这是自愿订,还是必须订呀?”老师回复:“是自愿订,不过其他班的人都定了,你不定我们班的工作不好开展。”
有坚持己见的家长说:“既然是自愿订的,那我们就不定了,毕竟自己买的更放心,再加上孩子也不可能天天喝。要是订了付了费用,孩子不喝就浪费了。”
这时,老师发现班上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订,有些慌神。心想按照这样下去,自己班级的任务怎么完成呢?于是说了句硬话:“丑话说在前面,如果你们这个不定,那个不定,以后有什么问题也不要找我们老师哦。”
此话一出,家长们不满意了,认为虽说自愿,实则有强迫性,搞得大家都不高兴。还有家长把聊天记录截屏发了出来,让网友们评评理。
校方得知情况后出面说明,确实有这回事。不过校方表示,这项工作已经实行30年了,从未出现过问题,而且反馈也很好。
虽然当时老师说的话不太好听,但也是无奈之举,上面给了压力,要求学校订购牛奶的人数需达到50%,分配到每个班,班主任自然也有压力,希望家长们能够理解。
老师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希望顺利开展工作。如果家长们实在不愿意订也没关系,但希望大家理解,出发点是好的,牛奶都是正规厂家的,还是伊利品牌。
家长们听后消了气,称理解老师的做法,将心比心,如果自己是老师,遇到家长都不定的情况,可能也会发慌,毕竟作为班主任,工作开展不好,会觉得是自己失职。
关键是确实存在很多特殊情况,比如孩子不愿意喝或者不喜欢这个口味,要求家长违心订购,达不到让孩子补充营养的目的,还浪费钱。
随后,教育局发表声明,强调牛奶是自愿订购,没有强制要求,还声明牛奶是专供的,市场上没有售卖,同时保证质量。最终还是由家长自行把握,不存在任何强迫行为。
网友看到后,纷纷发表看法。有人说,校方也是想让孩子们增加营养,利于上课。有需要的家庭,订了也无妨。当然,如果孩子确实不喜欢喝,就不要订了,免得浪费钱。
1、《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学校、幼儿园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性活动,不得向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推销或者要求其购买指定的商品和服务。
学校统一组织订购牛奶,即便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健康,但若存在强迫家长订购的行为,也涉嫌违反此规定。
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教育教学,向学生及家长推销商品的行为偏离了其核心职能 ,容易引发家长对学校动机的质疑,也可能破坏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信任关系。
2、《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虽然这里的重点在于“谋取利益”,但如果学校不顾家长意愿,一味追求订购数量,就会使订购行为变味,让人怀疑是否存在利益关联。
学校想要推广学生订购牛奶,出发点或许是好的,比如希望学生能通过饮用牛奶补充营养,促进身体发育。
但在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尊重家长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可以通过科普营养知识、提供牛奶质量和营养成分信息等方式,让家长和学生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愿做出选择 ,而不是采取带有压力的方式去推动订购工作。
对于这件事,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