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就该为纳税人服务?” 真是学历高不影响素质低,2010 年 12 月 12 日,18 名复旦大学学生进入黄山一段未开放的区域登山探险,因天气恶劣、GPS 失效等原因被困,民警张宁海为了救他们失足去世,一些复旦学子面对媒体如何公关说出了这样的话 2010年12月12日,一场暴风雪袭击了安徽黄山的未开发区域。山峦间雾气弥漫,寒风夹杂着雪花,将山道覆盖成了一片冰滑的白色。 就在这片大山深处,18名复旦大学的学生和几位驴友因失误而被困,生命濒临险境。他们进入这片区域,是为了追求探险的刺激,但这一轻率的决定很快让他们陷入了真正的生死考验。 事发当天,队伍原计划夜爬黄山。这片未开发的区域不仅充满陡峭的峭壁,还有难以预料的地形变化。由于未按规定携带专业装备,他们的唯一GPS设备在中途失灵,导致队伍迷路。 暴风雪的到来让气温骤降,环境恶劣至极。被困在海拔1600米的寒冷山坳,他们中不少人已经体力不支,面对严寒和恐惧,失去了行动能力。 危急之下,他们拨打了求救电话,信息很快传递到了黄山公安局。接到报警后,24岁的民警张宁海主动请缨,迅速带领6名队友组成救援小组赶往事发地。 这是一支肩负着希望的队伍,他们需要穿越冰雪覆盖的山路,将生命垂危的学生们从险境中解救出来。 张宁海的救援团队经历了六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冰雪掩盖了道路,山路湿滑不堪,每一步都需要极大的谨慎。寒风刺骨,手脚逐渐失去知觉,但他们没有停下脚步。 当他们终于找到被困者时,那些早已冻得瑟瑟发抖的学生看到救援队的身影,顿时眼中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救援队在初步评估后,建议原地待命,等待天亮再撤离。张宁海耐心地解释夜间下山的风险,然而学生们因恐惧和焦躁,坚持连夜撤离。 面对这样的情形,张宁海最终选择尊重他们的意愿。他用手电筒为他们探路,一边鼓励学生们保持队形,一边自己走在队伍最前方,为大家判断路况。 然而,意外发生了。当队伍行至一处峭壁时,为了帮助最后一名学生安全通过,张宁海攀着一根树枝稳住身体。 就在这时,树枝突然断裂,他瞬间失去平衡,坠入了深谷。队友们闻声而动,却在风雪中无法得到任何回应。第二天清晨,救援队找到了他的遗体,他的手中仍然紧握着那支手电筒。 这本该是一个英雄的故事,一个关于无私和奉献的动人篇章,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另一种令人愤慨的情节。 获救学生下山后,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多少感激之情。一些人甚至讨论如何“平息舆论”,更有人发出“警察就该为纳税人服务”这样的冷漠言论。 这种反应在舆论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开始质疑,高学历真的等于高素质吗? 更令人遗憾的是,事发后这18人曾公开承诺,成立基金会帮助张宁海的父母,并轮流探望。然而,11年过去,这些承诺大多已成空话。 2021年,张宁海的父亲独自一人在医院接受手术,没有一位获救学生前来探望。母亲在家中摔伤卧床,孤立无援。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一群人,他们本应对生命怀有敬畏,对他人的付出心存感恩,但他们的言行却让这一切变得冰冷。 尽管黄山的风雪早已停息,但张宁海的故事依然在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他的手电筒虽然熄灭了,但他的精神却如同微光,照亮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善良与责任感。 而复旦十八驴的行为,则成为社会舆论的反面教材,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与成就的同时,不能忘记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他人的感恩。 (信息来源:中国警察网 2018年12月13日 《八年了,我们记住了这位年轻警察的牺牲,以及他为何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