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的一天,成都军区司令贺炳炎上将准备外出,他的二儿子高喊:“哨兵(警卫员),你去……”贺司令一听,直接一巴掌扇在儿子脸上,训斥道:“你个小娃娃,哨兵是你喊得吗?你要喊哨兵叔叔。” 1929年,16岁的贺炳炎响应革命号召,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 进入红军后,贺炳炎的表现迅速引起了上级的注意,特别是在红二方面军。 每次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指挥得当。 他的一生中,共负伤11次,身上留下了16处不同的伤痕。 1935年,红二、六军团开始了长征。 贺炳炎时任红5师师长,负责部队的后卫任务。 但每次战斗中,贺炳炎都能够凭借自己出色的指挥能力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为部队打通一条条生路。 1935年12月,红二、六军团行进至湖南绥宁县的瓦屋塘地区,遇到了敌军陶广纵队的阻击。 敌人占据了东山头的有利地形。 此时,贺炳炎和他的红5师被派遣前来增援。 在到达战场后,贺炳炎果断地观察了敌我双方的形势,立即决定发动进攻。 尽管敌人占据了有利地形,并且进行了一定的工事建设,贺炳炎却迅速做出决策,指挥部队向敌人发起冲击。 他趁敌人立足未稳之时发起进攻。 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战斗,红5师最终成功攻占了东山头。 然而,在一次冲锋中,他的右臂被敌人威力巨大的达姆弹击中,右臂的骨骼几乎被炸得粉碎,整条手臂低垂。 由于大量失血,贺炳炎很快陷入昏迷。 此时,部队的医务人员赶到。 随着贺炳炎伤势的恶化,部队急忙联系了红4师卫生部的贺彪部长。 在检查伤势后,贺彪告知贺炳炎的随行人员,可能需要截肢。 在手术过程中,由于缺乏麻醉药,贺炳炎咬牙坚持。 手术中,贺彪使用了修械所的钢锯和钢锉进行手术,而整个过程没有麻醉药物的帮助。 在近三个小时的手术中,尽管鲜血不断流出,他依然坚忍不拔。 手术后,贺炳炎忍着剧痛,仅仅六天后,他便从担架上爬起,重新投入到指挥工作中。 他用左手练习射击、刀法,甚至自己动手打草鞋。 由于伤势的特殊性,他的右臂几乎丧失了功能。 1936年,贺炳炎被任命为红六师的师长。 为了激励士兵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去,他经常亲自示范,哪怕是最简单的挖野菜。 通过他的一番话语,许多战士们找回了勇气。 贺炳炎不仅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照顾大量的伤病员。 他亲自骑马牵缰,带着伤员们行进,在泥泞的草地上跋涉。 1937年,贺炳炎参加了雁门关战斗,他在八路军中担任120师716团团长时,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刀法,砍杀了大量敌人。 这一战使他在八路军中声名鹊起。 1944年,贺炳炎带领358旅南下,参与了江汉军区的组建。 他组织并领导了保卫延安、解放青海等。 1945年,贺炳炎作为革命功勋人物出席了党的“七大”。 在大会上,毛泽东见到他时,主动握住他那只残缺的左手,称赞他是独特的人才,并鼓励他在未来的建设工作中继续为国家做贡献。 贺炳炎的个人生活也同样充满传奇。 1942年,他与姜平结婚,姜平是开国少将姜齐贤的女儿。 姜齐贤在解放战争时期同样为革命事业贡献巨大。 婚后,贺炳炎和姜平育有五个儿子女,其中长女贺雷珍是贺炳炎与原配兰良秀所生。 1955年,成都军区正式成立,贺炳炎将军被任命为首任司令。 贺炳炎始终保持严谨的作风和高标准的要求,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家人同样如此。 一次,贺司令带着家人去电影院看一部电影,电影讲述的是公安干警如何在重重困难中抓捕特务,保护人民。 年幼的二儿子看后受到影响,竟表示想要成为特务。 听到这话,贺炳炎震怒,瞬间掐住了儿子的脖子,差点造成悲剧。 幸好家人及时制止。 二儿子深刻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 一次,他准备外出视察,二儿子急忙喊警卫员备车。 然而,贺炳炎听到后立刻严厉批评了他不懂礼貌。 然而,1960年,贺炳炎因长期的战伤和积劳成疾,最终因病去世。 他是最早去世的上将之一。 贺炳炎的葬礼上,成千上万的军民冒雨送行。 贺炳炎的长子贺雷生成为了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办公室的副主任; 次子贺陵生则在军队服役,退休时担任大校军衔; 三子贺京生建立了“将军后代合唱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演出。 参考文献:[1]于继增.贺炳炎上将:义薄云天的“独臂将军”[J].党史博采(下),2010(4):9-13
上世纪50年代的一天,成都军区司令贺炳炎上将准备外出,他的二儿子高喊:“哨兵(警
成双影夜色
2025-02-17 17:29: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