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卢森堡发起冰块挑战,只要不用任何制冷设备,将三吨重的冰块从北极运到赤道,就能按照每公斤10万法郎获得相应奖励。 1958年的欧洲,正处于后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时期。世界各国都在展开一场科技创新的竞赛,从航空航天到材料工业,创新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种看似天马行空的挑战接连不断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许多企业和媒体都开始以奖金悬赏的方式,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卢森堡广播电台提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挑战。他们宣布,只要能将三吨重的冰块从北极圈运到赤道,且不使用任何形式的制冷设备,就能获得每公斤10万法郎的奖励。 这个金额在当时堪称天文数字,相当于今天的数千万元人民币。这项挑战立即引起了欧洲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仅是对运输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保温材料技术的巨大挑战。 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真研究这个挑战的可行性时,卢森堡广播电台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如果真的有企业成功完成这个挑战,巨额奖金将给电台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挪威的Glassvatt公司站了出来。这家专门生产保温材料的企业,由其董事总经理纳特维克提出接受挑战。 尽管卢森堡广播电台随后撤回了奖金承诺,但Glassvatt公司并没有就此放弃。他们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挑战背后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 很快,这个项目就从一个单纯的奖金挑战,转变成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品牌营销活动。Glassvatt公司开始寻求各方支持,最终获得了来自八个国家的企业赞助。 这些赞助商包括著名的壳牌石油公司和斯堪尼亚卡车制造商。每个参与者都看到了这次挑战中蕴含的商业机会,他们纷纷提供了资金、设备和技术支持。 在项目正式启动后,第一个技术难题就是如何获取足够大的冰块。工程团队最终选择了位于挪威北部的斯瓦蒂森冰川作为冰源,这里的冰层形成于数千年前,纯度极高。 工程人员使用特制的链锯,将冰川切割成若干个200公斤重的大块。这些冰块需要通过直升机运送到临时加工场地,在那里被融合成一个超过三吨重的整体。 为了确保冰块能够安全运输,Glassvatt公司设计了一个革命性的保温容器。这个容器采用了多层结构设计,最外层是坚固的铁皮,内部则填充了当时最先进的玻璃棉保温材料。 玻璃棉是一种由细小的玻璃纤维编织而成的材料,具有极佳的保温性能。工程师们在容器的夹层中填充了这种材料,创造出了一个几乎完全隔绝外界温度的运输舱。 运输路线的规划同样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团队需要考虑道路状况、气候变化、政治局势等多个因素。最终确定的路线横跨欧洲大陆,途经多个主要城市。 为了应对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运输队伍配备了三辆车。一辆改装过的斯堪尼亚重型卡车负责运送冰块,一辆携带维修设备的支援车,还有一辆用于拍摄记录的媒体车。 穿越地中海是整个行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团队在马赛港将卡车装上专门的货轮,横跨地中海到达非洲北部。这段海上航程的温度控制尤为重要。 除了冰块的运输,这次远征还承担着人道主义使命。在奥斯陆、哥本哈根等城市,运输车队搭载了大量医疗物资,计划送往非洲的医疗机构。 壳牌公司为整个行程提供了专门的燃料解决方案。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他们准备了不同型号的燃料,确保车辆在各种温度下都能正常运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整个运输过程中完全没有使用任何形式的制冷设备。这不仅是挑战的基本要求,更是对保温技术的极限测试。 在穿越撒哈拉沙漠时,外界温度常常超过50摄氏度。工程师们通过精确计算,在容器外部增加了反光涂层,进一步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 整个工程方案的设计和执行,展现了20世纪50年代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从材料科学到运输工程,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工程师们的智慧和创新。
为什么说现代制造的刀放到古代就是名刀?原因其实很简单:说实话,你从工地上找根
【146评论】【75点赞】
老谢1122
然后呢?
粤睇粤有计 回复 02-17 20:44
然后就没然后了,随便说说居然有人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