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林巧稚忙着坐诊,婉拒开国大典,还让市委书记彭真吃了闭门羹。20年后,彭

岁月浅酌绘心绮 2025-02-18 17:18:22

1949,林巧稚忙着坐诊,婉拒开国大典,还让市委书记彭真吃了闭门羹。20年后,彭真成了“黑帮头子”,下放到产房叠尿布的林巧稚,一句话救了他女儿的命,更因这句话,瞒着家属给一个女人做了绝育手术。 1901年,林巧稚父母都是教师。 中学毕业后,林巧稚本有可能过上平凡的教师生活。 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的招生消息传来,林巧稚报名参加了考试,然而,考试期间一位同学突然晕倒,林巧稚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考试,前去照顾她。 尽管这一举动让她错失了机会,但她的无私精神却感动了考官。 最终,她被破格录取。 进入医学领域后,林巧稚深知医学的挑战,协和医院的医学院毕业生通过率不高,但她不仅顺利毕业,还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1933年,林巧稚赴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随后又前往美国芝加哥医学院学习。 回国后,林巧稚接过了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的职务。 即使在抗日战争期间,林巧稚也始终坚守岗位。 在她的努力下,很多孕妇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她深知,那个年代,妇产科领域的资源匮乏,很多孕妇在临产前才匆忙就医,接生人员也往往缺乏专业知识。 因此,她立志要改变这一现状。 协和医院因战乱关闭后,林巧稚在一个四合院内开设了私人诊所,并亲自上门通知每一位病人。 即便环境简陋,设备简陋,她依然坚守了整整六年,帮助了近万名病人。 她的收费低于医院标准,甚至有些病人因贫困无法支付药费时,林巧稚会选择免费治疗。 那段时间,林巧稚不仅救治了无数孕妇,还亲手书写了近万份病例,许多至今依旧保存在鼓浪屿。 她常常告诉同行,“救活一名孕妇,就是救活了两个人”。 无论病人的身份、地位如何,她总是无差别地提供最细心的治疗。 即便是在战乱中,林巧稚从未因疲倦或环境恶劣而懈怠。 她在病房对面设立了自己的办公室,随时听取病房中的声音。 她的同事回忆起她,仍然记得她每次外出开会后,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去看望病人。 值得一提的是,林巧稚不仅以医术高超闻名,为了专心从事医疗事业,她一生未曾结婚。 她坚信,专注于每一位患者才是自己最重要的责任。 她曾对外界表示,结婚会影响到她的工作,因为一旦成为母亲,她的时间和精力便会分散到家庭上。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林巧稚接生了超过五万名婴儿。 她接生的袁隆平,今天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曾在回忆中提到自己从林巧稚手中接过生命的那一刻。 1949年,北平的街头充满了解放军的身影,而协和医院的妇产科主任林巧稚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傅作义是当时的北平城防总司令,亲自命妻子将一张机票送给林巧稚,邀她离开北平。 然而,林巧稚婉拒了这份好意,坚守在病床前。 就在开国大典前,林巧稚收到了一个特殊的请柬,邀请她参加国庆仪式。 然而,她依然继续留在医院,照顾即将分娩的产妇们。 开国大典的当天,许多协和医院的同仁都前往天安门广场参与观礼。 那一日,她依然穿梭在产房中,默默地照料着每一位孕妇。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协和医院也迎来了新的管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遇到了邓颖超。 林巧稚制定了治疗方案。 在得知这位病人的身份后,林巧稚并未表现出太多的惊讶。 此后,林巧稚与邓颖超逐渐成为了朋友。 邓颖超则欣赏林巧稚无私奉献的精神。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林巧稚也看到国家为女性医生争取的更多权益。 此外,新中国成立后,她率先开展了宫颈癌的普查与防治,并推动了新生儿溶血症的研究。 林巧稚还主编了多本妇儿科学术著作。 即使在她因病卧床的最后几年,她仍然坚守工作岗位,参与编写医学书籍。 林巧稚的病历手写工整、简明而清晰。 即使年事已高,身体逐渐虚弱,林巧稚依然坚持工作。 1983年,林巧稚因病去世。 为了纪念她,厦门市建立了“毓院”。 参考文献:[1]郭芳芳,崔莉,张慧,王洋,林晓萌,白鹰.论妇产科学教学中贯穿“林巧稚精神”的重要意义[J].大连大学学报,2022,43(2):130-136

0 阅读:91
岁月浅酌绘心绮

岁月浅酌绘心绮

岁月浅酌绘心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