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毛主席看完名单后突然问:“那个一次砍杀27个日军的军中吕布怎么没

文山聊武器 2025-02-18 18:53:37

1955年授衔,毛主席看完名单后突然问:“那个一次砍杀27个日军的军中吕布怎么没在名单上啊?”毛主席说的这个军中吕布就是有兵王之称的吕俊生。 在河北邢台的一个贫困家庭中,13岁的吕俊生就开始学习钉鞋来养家糊口。为了生计,他辗转在山西、河南等地谋生,饱尝了人间疾苦。 1937年,日军侵华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无数青年纷纷投身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在太行山区,吕俊生毅然加入了八路军129师,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这位身高1米92的青年,凭借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和过人的胆识,很快就在部队中崭露头角。在战场上,他总能发挥出超乎想象的力量,这与他的体格优势密不可分。 1938年7月,一场改变吕俊生命运的战役在山东夏津打响。当时,129师东进纵队2团4连与日军两个中队在狭路相逢,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 日军正在进行移防,他们携带了充足的装备和弹药。相比之下,我军虽然抢先占领了有利地形,但装备和弹药都十分匮乏。 战斗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我军的弹药已经消耗殆尽。在这千钧一发之际,4连连长下达了与日军展开白刃战的命令。 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许多战士不免心生怯意。但吕俊生却毫不犹豫地冲在了最前面,他高大的身影仿佛一座移动的战争堡垒。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终身难忘。吕俊生挥舞着大刀,如同天神下凡一般冲入敌阵。短短几分钟内,他就砍倒了20多名日军。 这惊人的战果立即点燃了全军的士气,战友们纷纷跟随他冲向敌阵。即便在后来不幸被偷袭受伤的情况下,吕俊生依然战至最后,总计独自歼灭了27名日军。 这场战斗也为吕俊生赢得了"军中吕布"的称号。他不仅与三国时期的吕布同姓,更重要的是他展现出的勇猛和力量,让人联想到了那位"万人敌"的古代猛将。 这次白刃战的胜利,为吕俊生带来了第一次一等功的荣誉。但他并未就此止步,在不久后的另一次遭遇战中,他又以惊人的勇气手刃17名日伪军,再次荣立一等功。 升任排长后的吕俊生展现出了更加出色的军事才能。在他的带领下,部队接连打出多场胜仗,逐渐在敌军中打出了赫赫威名。 由于战功卓著,1938年12月,吕俊生被调任华北军区青年总队通信连连长。在这个新的岗位上,他很快就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 一天,当吕俊生正在组织全连训练时,日军突然发起了偷袭。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他立即组织部队展开反击,指挥全连将来犯之敌击退。 这场战斗中,在吕俊生的指挥下,部队共歼灭60多名日伪军。看着己方占据上风,剩余的敌军只得仓皇逃窜。这一战,让日军见识到了这位新任连长的实力。 随着战斗次数的增多,吕俊生逐渐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作战方式。他特别擅长夜间作战,经常在夜色的掩护下带领部队偷袭敌军驻地。 与其他部队不同的是,吕俊生的夜袭往往会持续整晚。他会让敌人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等到对方疲惫不堪时再发起致命一击。 这种战术让日军苦不堪言,他们给吕俊生起了个绰号叫"猫头鹰"。这个绰号形象地描述了他善于在夜间捕食猎物的特点,也表达了敌人对他的畏惧。 1940年,百团大战爆发,这是八路军对日军发起的一场大规模进攻战役。在这场重要战役中,吕俊生负责指挥阎家庄地区的战斗。 阎家庄之战充分展现了吕俊生过人的军事才能。他精心设计了作战方案,带领部队歼灭了108名敌军,而己方仅有一人轻伤。 这场战斗的胜利,让上级对吕俊生刮目相看。129师专门向他的连队发来贺电,授予他"英雄连长"的称号,他的连队也被授予"英雄连队"的光荣称号。 在战场上,吕俊生始终保持着"常胜将军"的威名。每次与敌军交战,他都能凭借过人的勇气和智慧取得胜利,这让日军闻风丧胆。 1950年10月,在北京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全国战斗英雄表彰大会。这次大会上,吕俊生作为华北军区的杰出代表受到了表彰。 在庆祝晚会上,主席亲切接见了吕俊生。主席握着他的手说:"华北榜首,我知道你,你很厉害呀!"这句朴实的话语,体现了国家对这位战斗英雄的肯定。 五年后的1955年,全军开展授衔工作,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大规模军衔授予。当时,主席在审阅授衔名单时,突然发现少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主席问道:"那个一次砍杀27个日军的军中吕布怎么没在名单上啊?"原来,这位战功赫赫的英雄早已回到了家乡。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后,满身伤痕的吕俊生选择了默默卸甲归田。他回到了家乡,过起了平静的农村生活。 当时有战友联系他,希望他能重返部队。面对这样的邀请,吕俊生却直言不讳地说:"又不打仗,回去干嘛!"这句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一位老兵对和平年代的理解。 虽然没有被授予军衔,但吕俊生的英雄事迹并未被遗忘。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纪念刊》中,他的名字永远记载在华北军区榜首的位置。

0 阅读:100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