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老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和纽带,而中学时期是养成习惯形成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道德的重要方面。它可以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他又是全面灌切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终生的发展。 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在培养高一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上的一些做法: 一、立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明确了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10条新守则,40条新规范。为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提供了依据和方向,我根据《守则》和《规范》,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高一N班班纪班规》,让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约束行为、促进规范的最佳手段。 “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那么,应怎样去“勉强”学生的日常行为呢?我觉得新生入学是最好的时机。新生带着美好的憧憬,带着父母殷切期望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一切都得重新开始,新生容易按照学校的规定去规范日常行为。而军训是新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必须对学生从严要求,高标准要求。在操练期,对学生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培养严谨作风,以操风促人风,使学生深深地烙上“三中人”的印迹。 二、反复训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我认为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础的方法。好习惯往往不是先从概念开始,而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一些大道理一时半会儿很难被他们理解,但是,在训练中随着时间的增加,他们会体会好习惯的益处,慢慢地就理解了。这时的习惯已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从而使他们受益终生。训练是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中心环节,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练习,而一当养成则是非常愉快的。 同时,良好习惯的培养不可能靠一次教育、一次活动、一次检查、一次处分就能奏效,要反复抓,抓反复。只要我们自己能够坚持下去,相信学生也一定会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会在坚持中慢慢养成。 三、抓细节 “天下难事,必做其易;天下大事,必做与细。”教育无小事,事事是要事。抓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班主任是主力军,班主任必须做到“勤走”、“细看”、“多思”、“善导”。“勤走”,就是“紧跟班”、“跟紧班”,班主任要多到课堂、宿舍和其他一些学校公共场所了解情况,这样便有助于发现问题。“细看”,就是班主任要细致观察,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细微的变化,把一些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多思”,就是要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多想产生问题的原因,多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常言道:“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必困难多。”“善导”,则是讲究教育方法,谆谆善教,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如课前学习用品的准备、摆放,衣着穿戴是否整洁,寝室内务的整理等等,只有抓住了细节,才能取得实效。 四、作垂范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班主任率先垂范尤为重要。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高中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样板,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比如,在时间观念的培养上,我要求学生每天在四个时间上必须进教室:早自习、自主学习、读报时间、晚餐后,并且以最快状态投入学习。当然,我必须率先垂范,提前到班,他们便没有理由迟到了。 “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最佳的行为表现,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影响学生,才能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养成教育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天天讲,日日抓,需要我们抓早、抓小、抓实、抓紧,才能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每个人素质提高一小步,民族素质便提高一大步。只要班主任具有快乐工作的态度、雷厉风行的执行力、持之以恒的韧性、见微知著的敏感性和灵活活多样的方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
骏彤随心小姐姐
2025-02-19 08:55:1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