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华国锋低调参加女儿家长会,同学家长:请问您贵姓啊? (信息来源:2022-11-14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华国锋:不平凡的“普通”人) 1974年的北京,春寒料峭,166中学的校园里,一场普通的高中毕业班家长会即将开始,家长们陆续走进教室,寻找座位,空气中弥漫着关于孩子未来出路的焦虑和期待。 在教室后排不起眼的角落里,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静静地坐着,他骑着一辆普通的自行车前来,没有前呼后拥,也没有引人注目的穿着,仿佛只是人群中一个普通的家长。 然而,这位看似普通的“华家长”却有着不普通的身份——他就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华国锋。 这位“华家长”的低调作风,让人不禁好奇,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步入政坛中心之前,他在地方上又留下了哪些故事? 时间回溯到几十年前的湖南,彼时的华国锋,是当地人熟知的“实在”书记。 在那个集体化运动的年代,他常常深入田间地头,头戴草帽,脚穿布鞋,与农民同吃同住,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 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解释土地政策,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还曾因为发现公社书记弄虚作假而严厉批评,他直言“不调查,人就会官僚,就会害人”。 他关心基层干部的疾苦,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哪怕只是一块手表这样的小事,也记挂在心。 在担任湘潭地委书记期间,他经常去宁乡蹲点,正是他的努力,促成了著名的黄材高级农业社的成立。 不仅在工作中务实,华国锋在家庭教育上也同样以身作则,在湖南时,他的几个孩子都在长沙北区中山路小学上学,他多次以普通家长的身份参加家长会,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从不搞特殊化,他的孩子们也从没有因为父亲的特殊身份而享受任何优待。 回到1974年的北京,在166中学的家长会上,华国锋与邻座家长攀谈起来。 当被问及姓名时,他只是简单地回答“姓华”,并在对方没听清的情况下,用手掌写了个“华”字。 家长会上,他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并积极发言,表达了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支持,表示自己也支持小女儿苏莉去平谷插队。 他认为,农村需要知识青年,知识青年也需要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 在湖南工作期间,华国锋不仅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更积极推动当地的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他重视洞庭湖水患问题,多次召集专家和干部研究解决方案,并亲自到现场勘察。 他还十分重视韶山灌区工程的建设,指示要统筹规划,确保灌溉面积最大化。 在工地上,他关心农民和工人的生活,叮嘱负责人做好后勤保障。 此外,他还大力支持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为这项重要的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支持,调到中央工作后,他协助周恩来总理稳定物价和市场供应,深入生产一线和市场,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力求将工作做到细致入微。 华国锋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子女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他的专车从不允许家人使用,小儿子结婚时,新娘也是骑自行车接回家的。 女儿在医院工作,因表现良好被提拔为护士长,他得知后却批示“到此为止”,不希望子女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获得特殊照顾。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严于律己、一心为民的领导人,也曾面临一些质疑。 据黄克诚回忆,曾有群众来信反映华国锋在江苏视察时搞戒严影响交通、中央党校将其坐过的椅子送到博物馆、山西为其老家修建故居和纪念馆等问题。 面对这些质疑,华国锋没有回避,而是诚恳地给中纪委回信,承认了这些事情的存在,并立即进行了纠正。 他批评了江苏省委的做法,要求中央党校撤掉椅子,并叫停了山西的工程。 华国锋的一生,始终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以“普”字传家,教育子女要脚踏实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从地方到中央,从农业到工业,从家长到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始终保持着务实作风和为民情怀,他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的一生,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1974年,华国锋低调参加女儿家长会,同学家长:请问您贵姓啊? (信息来源: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2-19 18:17:31
0
阅读:71
用户17xxx41
实实在在的老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