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沙特以35亿美元从中国购买了35枚东风-3导弹,双方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因此在签约后都急忙撤离,担心对方会反悔。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沙特,虽然石油储量丰富,却长期生活在邻国的威胁阴影下,伊朗频繁袭击其油轮,以色列战机肆意穿越领空,伊拉克更是虎视眈眈,面对这样的困境,沙特国王法赫德决定寻求强大的军事武器作为保障。 当时能够制造远程导弹的国家只有美国、苏联和中国,作为传统盟友,沙特自然首选美国,然而美国援引《中导条约》为由,拒绝出售射程超过300公里的导弹,无奈之下,沙特转向苏联,却同样碰了壁,苏联认为沙特与美国关系密切,不愿向这个“亲美国家”出售重要军事装备,两大国的傲慢与短视,最终将沙特推向了另一个选择。 在此之前,沙特与中国的关系可谓冷淡,当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时,沙特还投了反对票,但形势所迫,法赫德决定试探性地向中国提出购买导弹的请求,让沙特颇感意外的是,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对这一请求展现出了极大的诚意。 中国不仅原则上同意出售导弹,还邀请沙特代表团实地参观了东风导弹基地,展示了导弹的发射过程,这种开放和坦诚的态度,让沙特深受感动,他们看到的不只是先进的军事装备,更感受到了一个大国的气度与诚意。 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中方代表原本打算以每枚一千万美元的价格试探,但在谈判现场的一个手势误会,却意外促成了每枚一亿美元的天价成交,更令人惊讶的是,沙特方面认为这个价格非常合理,当即决定购买35枚。 这桩总值35亿美元的交易,给当时全国外汇储备仅有20亿美元的中国带来了巨大惊喜,为表诚意,中国还额外赠送了一枚导弹,并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整个交易过程堪称教科书级的双赢范例。 这笔交易的军事意义很快就得到了验证,东风-3导弹的射程可达2800公里,采用多弹头分导技术,足以覆盖整个中东地区,这种战略威慑能力,让沙特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大大提升,尤其是在1990年海湾战争期间,当伊拉克窥视沙特时,这些导弹的存在有效遏制了对方的野心。 这场始于1987年的军贸交易,犹如一颗投入中东的石子,激起了一圈又一圈意想不到的涟漪,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了蝴蝶效应。 中东地区的力量格局随之悄然改变,沙特获得东风-3导弹后,成为了中东唯一拥有远程战略打击能力的国家,这种优势不仅提升了沙特的军事地位,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心理上的自信,当沙特通过电视台展示导弹发射画面时,那些曾经对沙特虎视眈眈的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态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批导弹尽管从未实际发射过,却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的威慑作用,1990年,当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将目光投向沙特时,这些导弹就像一把悬在伊拉克头顶的利剑,面对无法有效拦截的东风-3导弹,即便是桀骜不驯的萨达姆也不得不三思而行。 在国际关系层面,这笔交易更是带来了微妙的连锁反应,美国原本认为,在军事技术领域对中东的影响力不可撼动,然而,中国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垄断局面,越来越多的中东国家开始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不再将美国视为唯一选择。 这次合作也为中国在中东地区赢得了尊重,一个能够生产如此先进武器的国家,显然具备着令人刮目相看的技术实力,中国展现出的诚信态度和专业能力,更是为日后深化与中东国家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信息来源:有书共读——1987年,沙特花35亿美元,从中国购买了35枚东风—3导弹,有趣的是,双方都觉得赚大发了,生怕对方反悔,签完赶紧撤。
1987年,沙特以35亿美元从中国购买了35枚东风-3导弹,双方都觉得自己占了便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2-20 16:23:4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