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轿岩山战斗中,李家发为爆破敌人地堡身负重创,接连炸毁两座地堡后弹药告罄

小娅说知识 2025-02-20 16:58:42

1953年轿岩山战斗中,李家发为爆破敌人地堡身负重创,接连炸毁两座地堡后弹药告罄,他毅然用胸膛堵住敌堡机枪射孔。战斗结束,战友们见他双手紧抓碉堡泥土,半睁着眼凝视主峰。 1953年7月13日夜,轿岩山上的硝烟已经弥漫了很久。李家发的名字,可能对于许多人来说都不陌生,但是在这场金城战役中,他所做出的英勇之举,将会被永载史册。 他年轻的生命,为了打破敌人坚固的防线,用无畏的勇气和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书写了属于他自己的英雄传奇。 金城战役,这是场决定胜负的关键战役,目标明确:突破敌人防线,为总攻部队开辟道路。而轿岩山,是这一战略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敌军在这里布下了重重陷阱,地势险要,工事坚固。尤其是敌军主峰上的那个巨大的地堡,几乎成为了志愿军前进的最大障碍。 7月13日,随着阵地上大炮的轰鸣声,轿岩山的夜空被炮火点燃。火光照亮了战场,也照亮了战士们的脸庞。 尽管如此,敌人依旧在强大的碉堡里顽强反击,志愿军的进攻一次次被压制下来。此时,李家发所在的部队,已悄然接近敌人的防线,战斗愈加激烈。 敌人地堡的机枪扫射不断,像狂风暴雨一样,扫射着一切试图接近的志愿军战士。李家发的队伍,几次冲锋,几次被敌人压制。每一轮爆炸声都把他和战友们的步伐推回原地。 然而,李家发并不退缩。在那一刻,他清楚地知道,只有摧毁眼前的敌人防线,才能为部队打开通向胜利的大门。 他毫不犹豫地请求担任爆破任务。带着两颗炸药手榴弹,李家发开始了他的生死时速。那一刻,战友们都知道,李家发将不仅仅是一个战士,更是改变战局的关键。 每一步前行,李家发都如在刀尖上跳舞。敌人的机枪不断扫射,炮火像风暴一样猛烈,但他依旧顽强地向前冲去。终于,他成功炸开了敌人第一个地堡。但就在这时,命运的转折悄然来临——敌人的火力再次压制下来。 李家发的左脚被击中,剧烈的疼痛让他一度失去意识。但他没有停下来,他咬紧牙关,继续向敌人主堡冲去。那时,他知道,这场战斗,只有尽快突破敌人的核心阵地,才能迎来真正的胜利。 此时,炸药已经用尽,李家发的任务尚未完成。为了给战友们争取时间,他做出了令人震惊的决定: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地堡的机枪射孔。 枪声如雷鸣般响起,李家发的身体被敌人子弹击穿。他毫不畏惧,用自己的生命为战友们打开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他的身躯挡住了敌人的火力,成了那一刻最坚强的屏障。 战友们看到这一幕时,无不动容。李家发的英勇,让每一个人都心生敬仰。就在战斗的最后,战友们终于突破了敌人的防线,轿岩山主峰被成功攻占。敌人的阵地被彻底摧毁,金城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在战斗结束后,李家发的战友们发现了他。他双手紧紧抓住碉堡上的泥土,半睁着眼睛,似乎在注视着远处的轿岩山主峰,仿佛他永远不会放开那片为之献身的土地。血染红了他的身体,胸膛上布满了弹孔,但他的眼神中没有一丝的恐惧,只有坚定与无畏。 李家发,年仅19岁,他的生命戛然而止,但他的英雄事迹却将永载史册。1953年9月,李家发被中国人民志愿军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并追记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颁发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为了纪念李家发烈士,1956年,安徽省南陵县泉塘乡改名为“家发乡”,以此铭记这位英勇的战士。李家发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奋斗。 每年的清明节,家乡的人民都会来到李家发烈士纪念碑前,深情的缅怀这位为国捐躯的英雄。李家发的英勇事迹,早已经成为了不朽的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前行,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李家发的英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铭刻在每一个热血青年的心中,成为他们为祖国、为人民、为正义而奋斗的动力源泉。 (信息来源:黎庶文史2023-08-24《1953年,志愿军在攻夺轿岩山主峰时,本以败局已定,料想因一人出现转机》)

0 阅读:58
小娅说知识

小娅说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