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也太大了!”湖南一男子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竟然睡着了,还打起了呼噜,结果让智能驾驶系统接管了驾驶,等他醒来时,车已经安全到达家里,事后,他查看了行车记录仪才意识到自己是怎么顺利下的高速,由于疲劳驾驶,他被罚了200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自动驾驶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一组数据格外引人深思:2023年全国新上市的中高端车型中,超过85%都配备了L2级以上的自动驾驶功能,这一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而2024年2月发生的一起事件,将自动驾驶既带来的惊喜与隐忧完美诠释。 这是发生在绵阳的一个寒冷夜晚,疲惫的车主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不慎睡去,却被车辆的智能驾驶系统安全送回家的故事,这个看似神奇的经历背后,折射出了当代科技与人性的复杂关系。 从技术层面来看,这辆搭载了高级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性能,在驾驶者完全失去意识的情况下,系统依然保持着精准的路线判断和操控,不论是高速公路上的车道保持,还是遇到其他车辆时的主动避让,都显示出了接近专业驾驶员的水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行驶至高速出口时,系统还能自主完成减速、变道,并准确驶入ETC通道,这种层层递进的复杂操作,足以证明自动驾驶技术已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 从最初的疲惫不堪,到开启自动驾驶后的略显放松,再到不知不觉进入深度睡眠,驾驶者的状态变化恰恰凸显出人性中那个最危险的死角过度依赖,行车记录仪忠实记录下的鼾声,既是对这位车主全然放松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所有道路使用者的无声警示。 当事人将视频发布到网络后,立即引发热议,大多数网友并未被这堪称完美的自动驾驶表现所折服,反而对驾驶者的行为表示强烈担忧,这种集体反应印证了一个朴素的事实:在安全与便利之间,大众的天平依然倾向于前者,最终,交警部门做出的处罚决定——罚款200元并记3分的处理,既是对违规行为的必要约束,也是对社会共识的制度回应。 人工智能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在考验着人类的理性与克制,这起事件中,自动驾驶系统展现出的超乎寻常的可靠性,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了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技术进步的里程碑,又可能成为某些使用者放松警惕的理由。 在依赖与警惕之间找到平衡,或许是我们面临的最大考验,自动驾驶技术固然便利,但它的定位始终应该是辅助工具而非主导者,就像这次事件中,尽管系统表现堪称完美,但这种完美恰恰可能助长使用者的侥幸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事件在全国并非孤例,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尝试自动驾驶功能的极限,这种趋势背后既有对科技的盲目信任,也反映出现代生活节奏带来的无奈,然而,无论出发点如何,将生命安全完全托付给人工智能,都是一种过于激进的选择。 信息来源:小强热线——2025-02-19——男子高速疲劳驾驶鼾声如雷,到家惊醒竟是智驾开回来!交警已扣分+罚款
“心也太大了!”湖南一男子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竟然睡着了,还打起了呼噜,结果让智能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2-20 17:23:52
0
阅读:1